:::

      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也不會痛,因此往往被家長忽略此問題,即使專業醫師也無法保證檢查出所有的病患。它可能造成日後不良於行的病痛與後遺症,而愈早發現愈容易治療,因此父母與醫師都必須一起提高警覺。
 

什麼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1. 髖關節是連接骨盆及大腿的關節;台灣每1,000名新生兒中約1-2位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
  2. 此症在嬰兒時期會表現出關節鬆脫,長大則有髖關節脫臼、長短腿、終身跛行、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病痛。
  3. 愈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愈容易治療,例如,6個月大之前檢查出來,可用吊帶矯治;6個月大之後檢查出來,往往需要徒手復位及石膏固定來治療;一旦延遲至開始步行後才發現,則需開刀手術方能復位(以上治療方式會因人而異)。
  4. 早期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自然復原,但是若將嬰兒束縛於過緊的包巾中,使大腿處於伸直併攏的姿勢,會阻礙此自然復原,或惡化為脫臼。將大腿處於自然的屈曲外張姿勢,則有助於髖關節的發育。

早期發現的重要線索

  1. 危險因子: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女嬰比男嬰多,常見於臀位產的嬰兒(特別是兩膝伸直的臀位產)、有家族病史、第一胎羊水過少者,以及出生就有斜頸、兩腿姿勢不對稱、膝後翻、前足內翻等肢體變形的嬰兒,有以上危險因子的嬰兒應特別注意。
  2. 身體徵象:若您的寶寶有大腿外張受限(圖1)、長短腿(圖2)、髖關節動作時有聲響等現象,請告知您的兒科或家醫科醫師,特別留意髖關節的問題。

圖1:左側大腿外張角度明顯較小,可能有髖關節發育不良。
圖2:嬰兒仰躺,同時彎曲兩側髖關節至90度,雙足離開床面,圖中左邊膝蓋高度較低,可能有髖關節發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