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以愛終止 「榔榔」傷口 檳榔防制20年,嚼檳率降逾50%

發佈日期: 2017-11-30

收藏

口腔癌,中壯年藍領階層的頭號威脅!
台灣每年有超過7,000位民眾被診斷出口腔癌、近3,000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位居105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5位,也是男性癌症死因第4位;不僅如此,男性口腔癌的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5歲,比男性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早了9歲,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8歲也較男性全癌症死亡年齡中位數整整少了10歲。意即,跟其他癌症相比,口腔癌發生與死亡的年齡都相對早! 而依據勞動部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93年-95年的勞工三大癌症死因指出因罹患口腔癌死亡的職業類別前3名分別為建築工程業、陸上運輸業及漁業。

10分努力,10分感謝-檳榔防制20週年嚼檳率減半!
鑒於9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檳榔習慣,政府積極推動檳榔防制與口腔癌防治相關工作;而行政院在96年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國民健康署更與各部會及民間團體合作,積極推動五大檳榔防制策略,包括:「跨部會協調」、「補助口腔癌篩檢服務」、「提供戒檳服務」、「建構無檳支持環境」以及「透過衛教宣導增加民眾知能」,在過去的20年來政府跨部會的合作與民間團體的努力,18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也自96年17.2%降至106年8.4%,降幅達51.2%。

近600件孩童學子的青春創作,喚起父親與爺爺戒檳的動機!
為擺脫以往教條式的宣導,並將檳榔危害的認知向下紮根,國民健康署於「檳榔防制20週年」前夕,舉辦「榔榔傷口影.音.圖.文.」徵件活動,透過活動了解年輕族群層的用語及文化,並能思考如何將檳榔防制的訊息重新包裝,使檳榔防制宣導更具渲染力。
「我覺得口腔癌會長的醜醜的,嘴巴也會凹凹的,我想把它畫出來,讓大家知道檳榔有多恐怖」國小組第一名,編號90號蘆洲國小學生鍾亦晴表示。 「我的父親吃檳榔近20年,可能是以前叛逆時學的,希望他聽到我的語音後,不要再吃檳榔了。」國高中組第一名,編號97號,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學生韓碩恆說。
「鄰居跟我聊天時,提到昨晚有夢到口腔癌過世的父親出現在夢中,並說會一直保護他到長大…」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生廖慈千說。

上述三人都是參加國民健康署舉辦的「榔榔傷口影.音.圖.文.」徵件活動得獎者,每一則圖畫、語音及影片的背後,皆存有學生對作品的特別意義,為了使檳榔防制宣導更著力,期望以下一代的聲音來改變並影響嚼檳者,朝「拒檳遠離口腔癌 攜手健康享未來」方向邁進。

醫療人員深入偏鄉,為居民口腔健康把關!
為感謝20年來,致力於檳榔防制及口腔癌防治的人員,國民健康署在11月30日舉辦的檳榔防制日20週年頒獎記者會上特此表揚。其中連續擔任三屆花蓮縣牙醫師公會理事長的徐正隆醫師,召集扶輪社及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聯合捐贈首輛「口腔癌篩檢巡迴車」,這輛巡迴車擁有非常完善的牙科診療及衛教影音設備,可提供民眾更貼近專業的口腔篩檢服務,不僅大幅提升花蓮縣口腔癌防治工作,也提供花蓮鄉親更方便的口腔醫療保健服務。

3不1要,檳不入口,癌症遠走!
國民健康署將持續推動檳榔防制工作與口腔癌防治政策,努力提升全民檳榔健康危害認知與降低嚼檳率,進而降低口腔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請記得「3不1要」的健康策略:不吸菸、不飲酒、不嚼檳榔(3不)及30歲以上凡有吸菸或嚼檳榔者(含戒檳)定期做口腔黏膜檢查(1要),及早戒檳不嫌晚,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