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行人安全
發佈日期: 2007-08-10
作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胡益進副教授
最近有媒體針對行人是否要靠右邊走或是靠左邊走?提出另類的思考;國立編譯館民國69年編撰的「交通安全教育教師手冊」,主要宣導是要求走路靠右邊走,而現在交通部統計發生車禍的行人中,絕大多數都是被同向的車子所撞,因為看不到後方狀況,所以靠左邊走的確比較安全,可以掌握來車的動向。在政策的宣導上作修正是可以理解的。
教育部現行的交通安全學習手冊是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以「行人應走人行道,未設人行道應靠邊走,並且不得任意奔跑、追逐嬉戲、或是坐臥蹲立,阻礙交通」,配合宣導上下學應該小心靠邊走,其內容上已經不再強調靠右邊走。而交通部所提出的行人事故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發現,行人與車流同一方向,其實更危險,以總傷亡人數觀察,有八成都是被同向車追撞的行人,看來靠左邊走反而安全許多。
就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二十幾年前的交通安全教育宣導的方式,是有當時人、事、時、地的考量,當然現在有現在的交通路況,實在無法評斷那一個時期才是對的?以現在交通路況的複雜性,確實必須要有一套教育民眾的策略,讓民眾如何注意自己行的安全。以下就我個人的淺見略加說明之。
一、民眾交通安全的再教育:其實大多數的民眾每天都要使用道路,有的人開車,有的人騎乘機車,有的人是走路,但是有多少民眾是完全遵守交通規則的?紅燈時有些斑馬線上的行人在穿越,有些汽機車也跟著右轉,該走斑馬線的行人卻選擇橫越馬路,這些戲碼每天都在上演著,不管是用路人或是執法者,對交通安全教育都了解與清楚,可是有些人仍舊是每天犯著同樣的錯誤,直到有人因此而受到傷害,才會有所警覺,如何針對民眾的再教育,確實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改變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有些民眾對交通安全的觀感還是停留在早期的教育之下,走路靠右邊走就是早期教育產生的觀感,其實,現階段應該是教育民眾從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舊問題,為什麼交通安全教育實施這麼長的時間,每年還是奪走許多人的生命?當民眾開始思考一再出現的問題時,新的教育策略就必須形成。走路靠邊走的概念,其實幾年前就曾跟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的林月琴執行長談論這項的議題,也跟同是靖娟基金會安全委員的陳子儀老師共同探討這個課題,在行人部分,大家都忽略了道路的設計是為了車輛與人,我們大家思考的方向絕大多數都是以車輛的路權在思考與設計道路,而人的部分被忽略了,或是不重視。所以我們交通安全教育,尤其對民眾的教育,或許應該有更多的內容是要加上人的因素,包括尊重人的路權,尊重生命,而不是只有車輛的路權。在國外,車輛要讓行人優先通行的,尤其是在轉彎的道路上,台灣的現象剛好相反,如果行人通過得較慢,還隨時有喇叭侍候,這是民眾對人的尊重不夠而造成的。如此,民眾教育的方向就要有所調整,生命教育的落實,應該是加強的重點。
三、重新思考大眾媒體的力量:早期在宣導交通安全教育的時候,只要是三台的9點一定會有政策上的宣導,包括交通安全教育,這樣的效果在當時確實有達到一定的效果,自從開放有線電視台後,大眾媒體的作用,卻反而無法呈現一定的效果,交通安全教育就比較重視政策性的宣導為主,其實媒體的傳播是要持續不斷的,讓民眾不停的接收到訊息,如此的效果或許值得重視。
四、加強民眾法治的觀念:教育是百年大計,這是大家所認同的,但是單靠教育是不夠的,以騎乘機車戴安全帽為例,教育宣導的時間抵不上罰500元,所以除了教育交通安全之外,也要從法律的角度去執行,而對行人使用道路的觀念也許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雖然我們的交通安全規則裡有提到在道路上必須禮讓行人,可是執行的情況又是如何?真的值得深思。
到底行人如何行走道路?是靠右邊走?或是靠左邊走?如果政府願意進一步的宣導,民眾也會樂意了解的,簡單的說,如果政府願意再次的教育民眾,民眾當然樂於接受新的知識,就看未來是如何發展!我個人也是期待如何教育民眾有知的權利,更是要讓民眾知道行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