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飲食減碳新時尚 愛自己也愛地球

發佈日期: 2021-06-18


作者: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秘書長、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 周怡姿

飲食減碳新時尚  愛自己也愛地球

  4月22日是地球日,大家腦海裡的這顆藍色星球正受極端氣候所苦,去年的台灣,幾乎已經沒有冬天了,今年的乾旱缺水,生活上的不方便讓大家更有感了 !

  除了淨灘、節能、少製造垃圾之外,我們還能用甚麼方式來愛地球呢? 答案就在每天三餐的餐盤— 選擇「低碳飲食」來友善地球!

  這裡所說的具有環保時尚觀念的「低碳飲食」,並非指低碳水化合物(低醣類)的飲食型態,而是指盡量減少飲食中食物從生產、運輸、加工、烹調食用到廢棄的溫室氣體排放」。實踐低碳飲食的作法包括選擇在地、當季食材,強調以食物的原態入菜;餐盤上的六大類食物,也多挑選和使用那些生長週期短、所需資源投入較少的食材和食物,組成低碳概念的飲食。

選擇「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  為地球降溫

  根據聯合國報告,2025年全球人口將逼近百億,陸地大小不變,人口增多再加上氣候變遷,只剩下一點點空間飼牧和耕種,我們該如何餵飽這麼多的人呢?來自16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刺胳針委員會「EAT-Lancet」委員會提出「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Plant-based diet) 概念,鼓勵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愛地球護健康」。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紅肉的消費帶來的高碳排放,對環境不友善。以牛肉而言平均需要耗費8公斤的飼料,才能換來1公斤的牛肉食品,這說明了紅肉的飼料轉換率低,而且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較其他肉品和蛋白質類食物高上許多。

排放量
插圖:生產每公斤不同食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資料來源: https://ourworldindata.org/environmental-impacts-of-food

  養殖、栽種、生產各種食物排放的溫室氣體有所不同,富含蛋白質營養的食物如,魚、禽肉、乳製品、蛋和豆類的排碳量都比紅肉低。無庸置疑的,蔬果、穀物、堅果和豆類氣體的排放量對環境最友善。

  所以,如果人們聽從EAT-Lancet 委員會的建議,在日常飲食中,限制紅肉攝取,改選蛋、奶、禽肉和魚肉等來食用,或全面採用植物為主的飲食,以植物性蛋白質食物(豆類和豆製品)為優先,食用不精製的穀類、蔬果足量,透過這樣消費方式改變糧食的生產和供應,力行降低糧食損失和浪費,才可維護未來全球百億人口糧食系統的充足。

健康身體 是友善地球的愛心回報

  在對地球友善的同時,這樣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也正友善著自己的身體和腸胃道。根據研究顯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明顯較低。也能一舉矯正國人健康行為危險因子中最令專家們頭痛的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國人飲食過度精緻、成人每日攝取3蔬2果的達成比例不到15%,這與國人居高不下的代謝症候群和大腸癌罹患率脫離不了關係。

  透過低碳飲食的提倡,多食全榖物、足量蔬果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和具有生物效應的植化素,不但能幫助腸道健康、營養均衡,更帶來身心的愉悅。

食在好當令 兼顧低碳和均衡

  台灣得天獨厚,物產富饒,四季都有時令的優質食材,最有本錢吃出低碳飲食的精彩和美味。

  選擇當令在地的食材,能縮短食物里程、降低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和食物儲藏的能源。盛產期的食材取得容易,味美價廉,且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這麼新鮮美味的食材該怎麼搭配才能吃出均衡的營養呢? 飲食應按照「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特別注意應吃到足夠量的蔬菜、水果、全穀、豆類、堅果種子及乳製品。並在每類食物的選擇上,力求變化,做到多樣的選擇。

結語

  友善地球,從低碳飲食做起,一週一日蔬食環保餐,天天3蔬2果增健康。選取低碳食材時,把握吃在地、食當令、原態食材、種類多樣,就能做到愛地球增健康!

低碳愛地球 環保綠生活

  1. 響應「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
  2. 選擇當季食材
  3. 選擇國產、在地食材
  4. 選擇精簡包裝、少加工的食材
  5. 購買適當份量、避免食物浪費
  6. 少開車購物
  7. 盡量減少製造垃圾

參考資料:

  1.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會議紀實】食品新視界-植物肉的科技風潮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