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仍無法治癒,一旦確診失智症,代表即將失能成為受照顧者?
發佈日期:2020-09-18
內容:
失智症仍無法治癒,一旦確診失智症,代表即將失能成為受照顧者?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對全球155個國家將近7萬人參與的調查研究指出,一般人容易對失智症污名化,認為所有的失智症者都是: 家庭的負擔、醫療照顧體系的負擔、無行為能力、無法貢獻社會、不可靠等。這樣的污名阻礙失智者尋求相關資訊。
國際失智症聯盟(Dementia Alliance International,簡稱DAI)主席凱特史沃弗(Kate Swaffer)分享: 當她自己在2008年被診斷為失智症時,年僅49歲,但醫療人員要她放棄原有的工作與學業,甚至請她準備失智症照護機構與臨終安排,這種對失智症先入為主的觀念,反而剝奪失智者維持原有生活之機會,讓失智者活在沒有希望、失去生活品質的日子。凱特目前仍積極為失智者倡議及代言,來過台灣數次。事實上,台灣的失智者有6成以上沒有失能,或是僅有輕度失能。即使被診斷為失智症,還是可以在親友的協助下參與社區活動,甚至是工作,繼續維持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資料來源:國際失智症聯盟、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