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早產醫學的未來

發佈日期: 2013-03-19

收藏

早產醫學的未來

所謂早產即指懷孕20週以上未滿37週的生產。一般而言,早產的盛行率約是5%至10%之間,但是卻佔了所有新生兒罹病率和死亡率的70%-80%。除了死亡對早產兒的威脅外,伴隨而來的各種急性或慢性問題和許多早產的合併症,常使得整個家庭窮於應付,或造成家庭成員身心及社會經濟上的一項沉重負擔。認識了解早產並建立正確觀念,才能避免早產的發生。

早產發生的原因,目前只有50%可以探知其相關因素,一些易引起早產的危險因子有:前胎曾經有早產經驗者、過度撐大的子宮(如多胞胎妊娠、羊水過多)、前胎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現象或是子宮頸曾接受過手術者、此次懷孕中曾接受腹部手術者、懷孕12週後的陰道出血(可能與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有關)、胎兒有先天疾病或受感染、母親本身有急性疾病、感染或發燒的情形,子宮結構異常(如雙子宮或雙角子宮)、此外,尚有高血壓、妊娠毒血症、和早期破水等。雖然有早產危險因子的孕婦比較容易會發生早產,但是很多早產卻是發生在沒有危險因子的孕婦身上,尤其是第一胎的孕婦。因此,對於早產的問題,也是我們未來所要面臨和挑戰的議題:

(1)生活型態的改變:
在尚未懷孕前,許多行為模式與生活型態都是可能引起早產的因子:抽煙、酗酒、使用成癮性藥物, 個人衛生習慣不佳,造成泌尿道或生殖系統經常發生感染,工作負荷及壓力過大,營養不良,體重低於45公斤,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社會經濟或教育程度較低者,兩胎懷孕間隔小於一年,曾接受過人工流產者等,我們必須宣導認識早產和處置使孕婦具有早期辦識早產的症狀,並懂得自我照顧或就醫治療。

(2)安胎藥物新進展:
除了傳統ritodrine藥物,抗oxytocin藥物已研發成功治療早產。未來可能還有cycloxygenase (COX)-2 inhibitors,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等更有效的藥物產生。

(3)類固醇使用的觀念:
類固醇目前已被廣泛接受,在產前給予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RDS),然而其副作用雖未定論,其效果已有顯著改善。

(4)抗生素使用的觀念:
產前感染一直被認為是早產發生的主要原因,雖然目前大型研究否定抗生素的效果,不過抗生素的給予仍有待觀察。

(5)人工生殖的發展與多胞胎:
人工生殖帶來多胞胎與早產問題,多胞胎往往容易早產,因此科技進步的同時,是否也應規範胚胎植入的數目,以及這類產婦的週產期專科照顧。

(6)早產的早期偵測進展:
如以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合併fetal fibronectin可早期測試早產的一種模式。而有些婦女基因體質會促使陰道內細菌叢釋放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而造成早產。

(7)高危險妊娠與早產:
如高危險妊娠中妊娠毒血症仍是目前產科最棘手問題,往往造成胎兒發育不良和早產。因此,如何預測或治療等研究,也有助於早產的防治。

(8)早產醫療網的建立:
政府衛生單位建立轉送醫療網,除了讓出生早產兒儘快轉送到有早產兒加護病房照顧的醫療院所,同時也應規範醫療院所的早產孕婦照顧程級,建立胎兒子宮內轉送的觀念,讓早產兒一出生就能及時治療。

早產防治的工作,不只是醫護人員的努力就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仍是需要所有準媽媽與準爸爸們一起來努力,以降低早產的發生率與罹病率,並提高早產的存活率。早期診斷與治療仍是預防早產的要訣,或許我們無法使早產兒完全消失,但希望藉由我們的努力,將早產發生率減到最低的程度,即使不幸發生,也希望這些早產兒能在準備較周全的情況下,迎接他們的來臨。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