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溫柔生產 準媽媽找回自主權(中時電子報)

發佈日期: 2016-05-06


溫柔生產在歐美國家盛行多年,找回女性在生產過程中的自主權利,能讓孕婦擁有正向的生產經驗,對未來的親子關係有正面影響。(陳俞霈攝)
懷孕生產是女人生命中的大事,台灣大多數女性以產檯生產為主,不知道有另一種選擇叫「溫柔生產」,在安全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孕婦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與環境,創造正向生產經驗、感受為人母的喜悅。

溫柔生產在歐美國家盛行多年,核心價值是找回女性在生產過程中的自主權利,以婦女為主體,醫師、護理師、助產師都是協助者,基於良好的科學證據,產婦可選擇自己是否要灌腸、剃毛、切開會陰等,讓不舒服與痛楚降低。

經醫師專業評估,可進行溫柔生產的孕婦,會尋求助產師協助,擬定「生產計畫書」,討論想要的生產方式,助產師投入孕產期全程照護,讓孕婦在熟悉、舒適的家中生產,選擇想要播放的音樂、燈光亮度甚至香味。生產過程中,助產師予以陪伴、心理支持,指導變換姿勢、助其順利生產,產後持續關懷,做產後檢查、嬰兒保健指導等。

根據調查,採取溫柔生產的婦女,滿意度超過9成,擁有正向的生產經驗,不僅會影響生下一胎的意願,對夫妻關係、未來的親子關係也有正面影響,在台灣有70%以上孕婦能自然產,但仍有99%女性選擇產檯生產。

一般醫院產檯生產,是藉醫療技術達到生產過程標準化,醫護人員熟悉生產流程,對醫療設備、環境衛生都能充分掌控,可降低生產風險,或許產婦不易施力,但多能順產、母子均安,因此接受度高,但也有生產過度醫療化的疑慮。

許多孕婦一進醫院待產,就立即被綁上胎心音監測器,面對隨時會生產的焦慮、害怕,躺在床上如待宰羔羊,接著被灌腸、剃陰毛、剪會陰等,一連串常規性醫療介入,隨著女權意識抬頭,醫院漸漸會告知孕婦,做選擇或同意,也算是「溫柔生產」的展現。

想要採取「溫柔生產」的女性,得先由醫師評估,排除高風險妊娠,孕婦必須充分了解、願意承擔在家生產的風險,嘉義基督教醫院產科主任王培中認為,若民眾可接受,助產師重返醫療體系,確實有助於舒緩婦產科人力荒。

另外,過去新生兒多由產婆接生,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但婦產科人力荒更為嚴重,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郭素珍,建議政府讓助產師重回醫院體系,彌補醫護人員的不足,對孕婦及新生兒的照護也可以更全面、品質更提升。

(中國時報)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