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菸品非法貿易成國際趨勢 ( 中央網路報 )
發佈日期: 2015-10-19
中華民國菸業協會為了解國內非法菸品市場變化,自2010年持續進行「台灣私劣菸品實證調查」,根據2015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以少量進口掩蓋大量走私之白牌菸品與未稅菸品的市占率均維持2013以來相同水準,而2015年白牌菸造成的國庫稅收損失,推估高達21億元新台幣。
依2014年及2015年白牌菸銷售量分析,南部傳統通路(含非連鎖便利商店、超市、雜貨店、檳榔攤)仍是白牌菸品主要銷售通路及地區,且市占率持續提高,使用者則維持以南部、年長男性、藍領及經濟弱勢者為主要消費族群。
白牌菸市占率自2013年來並未獲得改善,同時政府在推動重大社福政策,慣性將菸捐納為政策經費來源,恐將增加菸稅捐大幅調漲壓力。一旦菸品稅捐調高,將迫使高比例的消費者因價格取向,轉向低價非法白牌菸品,進一步加遽台灣非法菸品市場惡化。
一、 白牌菸品氾濫中南部與傳統通路,經濟弱勢者為白牌菸品消費主力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全台白牌菸銷量,以南部地區為主要銷售地區,銷售量占比超過50%,中部地區則倍數成長,由13.7%上昇為30.7%;在銷售通路分佈,傳統通路下之非連鎖便利商店/超市/雜貨店/檳榔攤為最主要銷售管道,超過70%的白牌菸品透過此一通路販售,另一方面白牌菸品在菸酒專賣店的販售量雖然下降為14%,但建議政府仍不可鬆懈對此通路的關注 。2015年調查數據顯示,白牌菸品使用者態樣維持2010年以來的趨勢,以中南部、年長男性、藍領及經濟弱勢者為主要消費族群,其中51%年齡超過50歲、82%是位於中南部、59%其月收入在三萬元以下、77%是藍領或未就業者 。同時,有學者指出,所得較低男性,因為感覺到被剝奪,承受較大工作及生活壓力,更容易藉酒澆愁、抽菸解悶,因此菸酒的消費反而更多。
業界建議政府在思考菸品稅捐政策時必須將經濟弱勢階層的消費模式納入整體政策思考,避免過於理想化的菸品稅捐政策迫使經濟弱勢者轉向使用白牌菸品。
二、 菸品非法貿易在全球氾濫,澳洲經驗證明菸品稅捐與走私行為連動
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世界無菸日便以「禁止菸品的非法貿易」為主題,強調菸草非法貿易的嚴重性與危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品非法貿易替犯罪集團創造巨大財富,並用來資助其它組織性犯罪活動,包括販運毒品、人口和武器以及恐怖主義活動,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合作打擊菸品非法貿易。
由於各國市場內菸價的高低差距,提供犯罪集團進行走私以從中獲利的誘因。以澳洲為例,安侯建業會計師(KPMG 澳洲)事務所的《澳洲非法菸草2014年中報告》指出,因為澳洲高稅捐政策以及素面包裝法案的實施,造成合法菸品與非法菸品價差不斷拉大,2014年澳洲非法菸品的市占率為14.3%,政府所損失的稅收據估計達到12億澳幣(約為260億新台幣)。
從近幾年來「台灣私劣菸品實證調查」對白牌菸品品牌的調查 ,白牌菸品牌前五大品牌競爭激烈,新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這代表白牌菸市場交易活絡,非法業者可從中牟取巨額利益。白牌菸品不斷有新產品的出現,恐與政府高舉菸稅捐調漲大旗,而一般民眾又面臨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民生物價節節攀升、實質薪資不進反退等負面經濟因素衝擊,提供了白牌菸品市場空間。
三、 未稅菸品市占率下降,仍有三分之一屬違法交易
未稅菸品的市占率相較去年略為下降為3.2%,這應該歸功於政府相關單位積極查緝與產業界持續的宣導。未稅菸品的銷量分布在中部與東部皆有提升;中部地區銷售量提高了6.5%達到30.6%的新高、東部地區則是由0.2%明顯上漲至2.0% 。
民眾取得未稅菸品的管道,近兩年的研究結果依舊維持有超過1/3的消費者經由非法銷售管道購買未稅菸品,如菸酒專賣店、檳榔攤、非連鎖便利商店/雜貨店等 。
四、 結論與建議
1. 研究顯示,近兩年來未稅菸品均有超過1/3的比例是透過非法管道取得,因此產業界呼籲政府應持續宣導未稅菸品相關法規,提高民眾對於不肖商家違法轉賣未稅菸品的警覺性。
2. 今年的研究發現,白牌菸品在中部南部地區及傳統通路(非連鎖便利商店/雜貨店/檳榔攤)、菸酒專賣店通路依然盛行,這些地區與通路都需要政府與有關單位注意並加強稽查管理。
3. 政府應當重視國外實際的政策經驗,通過澳洲的實證研究顯示過高的菸品稅捐是引起非法走私菸品猖獗的主要原因。
因此產業界建議政府在評估菸品稅捐政策時需周延;不但要考量菸品市場的穩定性,也需要評估經濟弱勢族群的消費特性,避免因為一次性大幅調漲菸品稅捐造成走私氾濫,進而影響合法業者權益並造成國庫稅收失血等負面效果。臺灣政府需理解稅捐與走私連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