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健康自主管理-正確量血壓

發佈日期: 2018-05-21

收藏

健康自主管理-正確量血壓

台灣十大死因當中,和高血壓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疾病就占了一半以上,包括腦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腎臟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10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4.1%,約4個人就有1個人罹患高血壓,估計罹患高血壓民眾有462萬人。究竟要如何量得正確的血壓數值呢?以下提供簡單的原則(五個W,一個H)供大家參考: 

一、Why?為什麼要量血壓?
高血壓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可能經過好幾年直到重要器官受損才驚覺,如:腦中風、腎功能不全、心肌梗塞或視網膜病變、失明等,通常都是因為沒有適當的治療所造成,因此是典型的沈默殺手。據統計一半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並不曉得自己患有高血壓,因此定期測量血壓對於早期診斷高血壓變得相當重要,尤其是如何正確測量血壓更是關鍵。目前測量血壓漸漸受到重視,在醫療院所、公家機關、私人機構、衛生所常常都有設置電子血壓計、我們也很容易在各大賣場購買的到各式各樣的血壓計。

二、Which?選擇那種血壓計較準確?
市面上款式眾多大致可分為:水銀柱血壓計與自動電子血壓計,前者較為傳統,必須他人協助,操作較為複雜且刻度較小,適合專業人士使用;而自動電子血壓計則因容易操作,數字明顯易判讀,攜帶方便,較適合一般民眾使用。無論使用何種血壓計,都應定期校正。其次選用適當大小之壓脈帶才不會影響血壓測量的準確性,手臂較正常人粗壯時,量測出來的血壓值可能稍微偏高,手臂較正常人細者則會偏低。因此選對壓脈帶尺寸相當重要。一般而言,手臂圍>32公分:最好選擇較寬一點的壓脈帶,手臂圍22-32cm:市面上的壓脈帶皆可適用,手臂圍<22cm最好選擇較窄一點的壓脈帶。

三、When?量血壓的較佳時機

量血壓的時機

【圖:量血壓的時機】

何時量血壓最好?早上剛起床或晚上睡前量最好。血壓值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小時開始爬升,加上中風意外一半以上發生在早上6至12點,所以早、晚測量的數值是最具有參考價值的基礎血壓。若是早上起床就很緊張,或者習慣應酬、熬夜工作者,可以選擇固定較放鬆的時間來量。重點是每次測量的時間最好固定。量血壓之前最好在安靜環境中靜坐5-10分鐘以上,且量血壓前的半小時內不可以喝茶、咖啡、可樂或吃起士、抽菸等,因為這些東西含有刺激性物質,會造成血管收縮,此時量出的血壓偏高可能是血管收縮所致。生病或運動後都不適合量血壓,其結果會較不準確。此外,如果有服用降血壓的藥物,也要在吃藥前量測。值得注意的是,一次的血壓值偏高,未必就是高血壓,要先判斷是否按照正確測量方法或充分休息後再測量,通常建議在家測量一至二星期或長達一個月較有參考價值。有些人看到穿白袍的醫護人員就會因緊張而血壓上升,俗稱為「白袍高血壓」,所以自行在家測得的血壓數值,反而較具參考價值。

四、Where?測量哪個位置?
測量哪隻手臂可依平常習慣即可,第一次測量血壓時,應左右手各量一次,並以測量結果較高那一手作為測量標的,有些人二隻手臂測量結果不同,係因血液流向不同,通常測量結果兩手差異在20mmHg左右都屬正常,,但如果兩手測量結果相差超過40-50mmHg,則可能是血管出現阻塞問題,最好請教醫師查明原因。注意測量時宜避開剛抽血後、受傷骨折、乳房手術後、打點滴、洗腎人工血管、上鋼釘石膏、中風患側之手臂。

五、How?如何正確量測血壓?
首先穿著之衣物以寬鬆為主,一般衣服或薄毛衣可直接測量,捲起袖子反而會讓壓脈帶不平穩,厚大衣、毛衣或緊身衣就要脫下。接著就可以開始進行測量,量血壓時應將壓脈帶綁在上臂距手肘2指幅的位置,如果使用水銀式血壓計,要先用一手按住脈博,等打氣進入壓脈帶直到感覺不到脈博,再往上打20~30mmHg後慢慢放掉,保持每秒放2~4mmHg的速度,當聽到第1聲代表收縮壓,通常聽到沒有聲音時就是舒張壓(有些人因疾病造成舒張壓偏低,原則上若聽到聲音有變化,就代表是舒張壓)。
量血壓7個注意事項:
1.不交談
2.挽袖測量
3.壓脈帶不低於心臟
4.腰部挺直
5.不憋尿
6.不翹腳
7.腳底自然垂放
測量血壓建議量測3次後,取平均值較為準確,每次測量並建議間隔10至15分鐘。

五、Who?誰應該量血壓? 

誰應該量血壓

【圖:誰應該量血壓】

國民健康署建議18 歲以上民眾每年應至少量一次血壓,有家族史的民眾更應該從年輕起就注意自己的血壓,如果血壓低於120/80 mm/Hg,可維持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一般人1至2個月量一次即可,但以下幾種人建議每週測量血壓;例如

1.4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且有肥胖、工作壓力大的人。
2.女性更年期過後,高血壓機率上升,建議開始固定監測。
3.曾發生心血管疾病或中風者,建議最好每天測量。
並建議大家從年輕就養成習慣定期測量及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六、What?怎樣判斷我是高血壓?
正常血壓的定義為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下,目前台灣公告之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以上。單一次測量發現有高血壓不等於真正的高血壓,若發現量測時血壓偏高,最好在接下來的3天,分別選擇不同的時段量測血壓,若3次結果都超過正常值,才可診斷為高血壓。
美國心臟科醫學會在2017年發布有關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中,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這是美國醫學界自2003年以來首度更新有關血壓檢測與治療的指引,更改的動機主要是先前的高血壓定義為140/90毫米汞柱以上,但是卻發現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會出現高血壓的併發症。提醒民眾若測量之血壓偏高,請至醫療院所接受專業醫療諮詢,並與醫師討論後續追蹤及評估藥物治療需求。

掌握健康,做好自主管理
高血壓是心臟病、中風、腎臟病、眼疾等疾病之重大危險因子,預防「沉默殺手」來襲,就要做好健康自主管理。

高血壓患者自主管理

【圖:高血壓患者自主管理】

預防高血壓3C

一、Check:規律測量

二、Change:改變習慣

三、Control:控制血壓

若已有高血壓症狀建議從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改善,並監控血壓才能做好健康管理

高血壓患者飲食建議(三少二多)

少油脂

少調味品

少加工食品

多高纖
多蔬果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一、戒菸
二、避免過量飲酒
三、控制體重(維持身體質量指數在BMI18.5至24,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相關資源】
高血壓防治-3C篇
預防高血壓請你跟我這樣做!
預防心血管疾病
成人預防保健

【資料來源】
1.國民健康署>健康主題>疾病防治>慢性病防治>三高防治專區(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
2.The 2017 Hypertens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ccessed at 2017/11/29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