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早期診斷癌症,要選對目標,也要挑對檢查方法
發佈日期: 2014-12-02
近二、三十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榜首,令大家談癌色變,也讓普羅大眾更加重視癌症的預防與篩檢。努力投資健康是值得肯定的,但投資有沒有符合效益,也是必須計較的。對於癌症的健康篩檢必須有的觀念是:1.現代醫學的進展,並非所有癌症都能夠在很早期就被診斷出來。2.同一個癌症的檢查方法也不是每一個檢查方法都適合做為早期診斷的工具。所以必須選對目標癌症與適當的早期診斷方法,才不會事倍功半、徒勞無功。
一個癌症如果適合當做早期篩檢的對象,那這個癌症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發生機率不能太低。太低則篩檢效益不高,多花錢而少有結果。
二、癌症發生後到身體出現症狀前,應該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所謂的臨床前期)可以提供篩檢的介入。太快出現身體症狀的癌症,要早期診斷並不容易。
三、要有準確性高的早期診斷工具,假陽性不能太高,假陰性也不能太高。假陽性太高會造成無謂的醫療浪費(因為必須進行很多進一步的檢查,結果卻只是證實沒有罹病而已)及心理負擔;假陰性太高則是造成假性的安心(有罹病,檢查結過卻說是正常的)。
四、篩檢出來後,要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何必多此一舉去提早知道,而增加擔心的時間呢?
五、已有研究資料可以證實,定期篩檢比沒有定期篩檢的人,的確在這個癌症可以有比較好的健康結果。
如果用這樣的條件去挑選,值得投資健康篩檢的癌症,項目就變少了。現在政府在推的四癌篩檢(子宮頸癌、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大致符合上述的條件。肝癌與肺癌,對特定的高危險群也是可以考慮,以肝癌而言,建議的高危險群是: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帶原者與酗酒者;以肺癌而言,現在建議的高危險群是抽菸至少有30包-年者(如:每天一包至少抽30年以上或每天兩包至少抽15年以上),或是具有肺癌家族史(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罹患肺癌)者。其他的癌症,目前尚難符合上述的篩檢條件,因此並不積極建議民眾篩檢。
除了認清比較值得篩檢的癌症外,使用正確的篩檢工具也是早期診斷癌症不可忽略的地方,例如:子宮頸癌主要是使用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主要是用乳房攝影檢查(而非民眾乳房自我檢查,也非乳房超音波檢查)、大腸癌可以用大腸鏡檢查(或是先做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再接受大腸鏡檢查)、肝癌主要用超音波檢查(可同時檢驗甲型胎兒蛋白)、肺癌則是使用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而非胸部X光或驗痰檢查)。
至於抽血檢查腫瘤指數( tumor markers),是一般大眾認為最簡便的方式,常見的有甲型胎兒蛋白(αFP)、CEA、CA-125、CA 19-9、CA 153、PSA等,然而,目前因為假陽性與假陰性皆不低,並不適合做為單獨的癌症篩檢工具。例如:CEA高被認為與大腸癌有關,而被拿來做為大腸癌的篩檢工具,然而CEA抽血有高,大腸鏡的檢查結果仍有很高的機會未發現大腸癌,卻只發現是一些良性的腸胃道問題或正常結果而已(吸菸、少數的肺癌CEA也會高)。相反的,CEA檢查結果正常,仍有不少的機會是存在有大腸癌的(有大腸癌者,血中CEA不一定會高),如果因為CEA指數檢查正常,就認定沒有大腸癌,那就是假性的安心囉 ! 其他的腫瘤指數其實也都是具有這些高假陽性與高假陰性的先天限制,因此如果要做有效率的癌症早期篩檢,千萬不要單單只靠腫瘤指數的檢查喔。
總之,有效益的癌症早期篩檢,不在於花很多的錢做很多的檢查,而是依據自己的風險度,選擇值得與符合建議執行的癌症種類,並使用正確的檢查項目,方能事半功倍,達到癌症防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