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7歲直腸癌末期病人不願接受末期事實的困境
發佈日期: 2021-06-11
作者: 花蓮慈濟醫院 家庭醫學科 洪端珮醫師
一位67歲的張先生,是花蓮一家保麗龍工廠的老闆,有抽菸喝酒的習慣,結婚並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因為車禍去世。過去有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中風的病史,在2017年4月被診斷大腸癌第三期,做過放射線治療、腫瘤切除手術、以及化療。
2018年五月,張先生被診斷腹腔轉移,再次進行化療,在當時第一次被轉介至安寧緩和門診,但張先生沒有繼續返回安寧門診追蹤。張先生在2019年四因為腫瘤再發導致右側水腎,並放置雙J導管,於10月再次雙側水腎以及腎盂腎炎,並發現膀胱癌,張先生於此時病況逐漸嚴重,再次被轉介至安寧居家照護。
我們的居家護理師與安寧居家醫師第一次見到他時,即感受到張伯伯是一位不願意與我們多談,些微自負,又或許是對於我們傳達的壞消息感到無法接受而產生怒氣,是一位篤信自己能康復的一位病人。家人了解安寧緩和醫療的意涵,但仍傾向積極延長壽命,拒絕放棄急救同意書(DNR)。
居家護理師和主要照顧病人的張太太保持聯繫,定期拜訪,但病人態度冷硬,不願意接受安寧緩和的太多協助。2020年一月,張先生因為嚴重的腹脹、嚴重的腸阻塞來到急診,並進行腸造口和腫瘤切除術,四月時,病人產生嚴重的腹水、腹脹等症狀,此時居家護理師感受到病人的態度有所軟化,但仍由急診住入加護病房,因為敗血症休克、肺炎、泌尿系統感染與腸阻塞等病況反覆插管,住入慢性呼吸照護中心,並在6/15會診安寧緩和,此時病人已經無法明確表達意思,身上插滿管子。最後病人於7/3安寧拔管。
討論:
在這段過程中,我們的安寧團隊感受大巨大的壓力,甚至是挫折。胡醫師提到,腫瘤科醫師的做法影響深遠,告知壞消息並不容易,需要很多技巧,但原主治醫師若沒讓病人理解並接受自己的病情,安寧團隊有時候很難在短時間內和病人及家屬建立關係,讓他們接受病情。我們也都同意我們得尊重病人和家屬的想法,即使我們對於病人善終和臨終照顧有我們的期待,但當病人和家屬還沒準備好,安寧團隊也很難發揮最大的功能。這個時候安寧團隊和原團隊之間的溝通聯絡就很重要,適時的打電話問腫瘤科醫師病人情形與協助,也許能帶來改變。大腸癌末期的腸阻塞難題,有時候會在打化療時一併做造口,來避免症狀和體力虛弱時才手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