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猝死意外 勿輕忽心血管狹窄及心律不整症
發佈日期: 2013-02-20
根據衛生署最新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因,雖然癌症還是榜首,但心血管相關疾病已經蟬聯4年(2007~2011)十大死因第二、三名,台灣每年有近萬人罹患心血管相關疾病,足以證明心血管疾病已經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成為我們不容輕忽的疾病。現代人飲食過油過甜、運動少、如又有抽菸飲酒習慣,則相當容易造成血管壁硬化及狹窄,埋下罹患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未爆彈,甚至將自己曝露在猝死風險的行列中。
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醫師針對近期報導有關猝死個案指出民眾平日若過度輕忽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狀況,很可能因為一些外在環境因素或行為引發猝死意外。一般而言,心血管疾病到死亡是一個漸進式的發展過程,最初的導因還是在於不當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一旦心血管壁開始硬化或狹窄,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甚至眼睛病變及周邊血管阻塞等問題就接踵而來。而且心血管狹窄情況者,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下或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下引發血壓爆衝,太久未進食造成身體脫水而引起腦部或心臟血管灌流不足,以及突然進行超過身體負荷之激烈運動引發心肌梗塞都是造成猝死的主因。且若有心律不整或曾出現心悸症狀者,更要避免過度飲用會造成神經亢奮之提神飲料,以防範心律不整症狀發生而引發死亡危機。
到底要如何了解自己的猝死風險呢?陳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在健康檢查項目上,除了基本的抽血檢查可以針對血脂、血糖及血球進行常規檢查外,針對「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sCRP)」及「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兩項血管硬化因子也可反應出受測者當時的健康狀態。另外,不妨輔以「動脈硬化儀」檢查周邊血管、以及「頸動脈超音波」了解中風危機,與「電腦斷層冠狀動脈鈣化指數」、「電腦斷層冠狀動脈照影」與「心電圖」等儀器多管齊下,全方位掌握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陳皇光醫師也叮嚀,健康檢查只能呈現個人單一時間的健康狀態,若要真正遠離死亡威脅,還是得從健康的生活習慣下手,除了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及高纖)的飲食原則外,養成定時運動及戒除菸酒都只能算是基本配備,最好應在家中擺放血壓計,每日定時量測1~2次;且每年至專業醫療機構接受心血管全方位健檢,才是真正的「護心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