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過勞死
發佈日期: 2007-10-08
過勞死(不是過老的死),這個名詞是日本發明的,所以英文也直譯日語發音,稱為「Karoshi」,指的是工作壓力太大或工時長期太長導致的猝死。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之中,職業壓力的存在是普遍的。工作特性的幾個造成壓力因素有:工作負荷量、工作自主性、工作變異性、工作成就感等(黃榮真,1992)。在歐洲,根據一份在1996 年針對當時的歐盟會員國所做的調查發現,28%的員工有工作壓力相關的疾病或健康上的問題(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1996);而台灣工作壓力的問題和其他先進國家一樣,也有日益嚴重的趨勢。根據我國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做的「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結果來分析,就行業別而言,以金融保險與不動產業員工的工作壓力最高,高達26.5%;其次為工商服務業,佔20.0%;不過包含公教為主的公共行政業,亦以15.9%的比率,緊追在後,位居第三 (陳秋蓉,2002)。
長期的壓力及不良健康生活型態會造個體成身心耗竭、疲憊。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而言,日復一日來自工作壓力、精神衝突與困擾,較容易產生所謂的慢性疲勞,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工作內容的太難或太單調、太重或太輕;作業環境中照明、噪音、空氣品質、高溫或寒冷、有害物質、作業空間、活動區域、作業台、座椅、作業工具等因素;上班時約束時間、休閒時間、輪班時間等制度壓力;工作的適應能力與熟練度,以及工作者本身的條件、工作報酬、通勤、居住、家庭生活與人際關係。在累積疲勞不斷持續下去,身體會開始感到不適,肩背疼痛、胃部不適、僵硬或頭痛等症狀即為「積勞成疾」,這種情形就是所謂「過勞」 (林振賢,1996)。
根據日本近十多年來,所發生的203件過勞死案例分析中,其發病特徵如下:(一)性別年齡及疾病因素:男性有96.7%,發病年齡以45~50歲為居多,其中罹患腦血管疾病者占60.1%,心臟疾病占37.9%(二)發病前的自覺徵候分別為疲勞感、頭痛、胸痛、身體不適、睡眠紊亂、休息時間減少、過量飲酒及吸菸、感冒症狀及肩頸酸痛(三)發病前的勞動狀態:其職業別為白領階級居多,包含了營業員、技術員、記者或編輯者、教職員、公務員、研究者等。其發病誘因可歸納為情緒不安、工作量急增、突發的工作麻煩、長距離出差、寒冷天氣的暴露、會議引起的不安、以及疾病狀態等(四)生活習慣:48.3%有吸菸習慣,而58.1%則為過量飲酒者(上? ?之丞,1993)。由上可知,過勞死的發生與過度的工作、生活習慣及本身疾病有很大的關係。可由外在環境,進而影響到內在環境,由於過重的負荷(肉體的勞動、違反生理時鐘的過度勞動、長時間假日勞動、深夜勞動、情緒、責任加重)導致不良的生活習慣(睡眠紊亂、休息時間減少、過量飲酒及吸菸、沒時間看病、家庭生活紊亂)進而影響到身體之內在環境,疲勞的累積而產生過勞的狀態,引發過勞死(上? ?之丞,1993)。
筆者曾對北市區公所人員、國中教師及基層員警等不同職業別公教人員共2997人進行過勞死認知調查,結果發現,有近七成的人覺得過勞死是「可怕的」、「會越來越多的」;有近六成的人「常聽見這名詞」、「會特別注意相關報導」;但僅有四成的人「知道如何降低風險」,而且「了解發生前的相關徵兆」者僅僅不到三成,認為「與自己相同職業者可能發生過勞死」者佔四成;而自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者僅24%。可見其對過勞死有高度的「嚴重性認知」,但缺少預防觀念,對自我罹患性認知也相對不足。在職業別比較方面,其中在「我覺得過勞死是很可怕的」及「我覺得在這時代中,過勞死事件的發生會越來越多」的認知上,警察顯著低於其他職業。而在「我認為與我相同職業的人可能會發生過勞死」及「我覺得過勞死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的認知上,則是警察、教師皆明顯高於區公所人員。在「我知道如何讓自己不處於過勞死風險之中」的認知上,區公所與教師顯著高於警察。可見警察在自覺罹患性上明顯高於其他職業,但在嚴重度與預防觀念上卻顯著較差。因此,實有必要特別加強警察同仁對過勞死的正確認知與預防教育(董貞吟、丁淑萍,2006)。
當然不只是警察,如果你有以下工作與生活特性,就更需特別小心「過勞死」:
一、工時太長、高度勞心者,日本和台灣的工時在全球排名中分居一、二名。日本研究發現,工時超過每週60小時者,或是隨時待命不規則時間工作者、輪值夜班工作者,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常需要高度勞心的高科技人員,研究人員以及長期在夜間工作、經常熬夜者,血壓及血脂都較一般上班族高。
二、特別困難的工作條件,具挑戰度高,工作面臨瓶頸、長時間無法提高績效、工作職位不穩固等處於長時間的職場危機中,心裡都會產生無法承受的高度壓力。
三、有熬夜、睡眠品質不佳、休閒時間少、吸菸或過量飲酒等危險健康行為者。
以上工作與生活特性,若加上本身就有某些疾病,尤其是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以及心肺功能有障礙者,長久下來,便可能會出現生命危機。但因在發病前往往沒有任何症狀,以致於病發前的一個任務,就如最後一根稻草般,讓患者發生過勞死。
過勞死是一時的,預防過勞死卻是需要常期的健康生活型態,可是實際上多數的情況卻是相反的,人們『只是偶而心裡想預防過勞死,過的生活卻是長期性追逐過勞死』。健康無價,人生只有一次,在追求工作與事業中,適時自我放鬆,充分的休息、適度的休閒娛樂、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良好的人際關係及選擇較好的工作環境等,都是揮別慢性疲勞遠離過勞死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