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急性梗塞患者如何學習調整飲食習慣

發佈日期: 2006-10-20


急性梗塞患者如何學習調整飲食習慣

  常在報紙中發現某位名人猝死,其原因大多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而且發病年齡有越來越低的趨勢。此種病人除了本身有些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煙、家族的遺傳、中心型的肥胖、體質因素、和活動量少等)沒有早期注意或是不能控制外,也常見飲食習慣不佳(如常使用高熱量、高鈉、高脂肪、酒精、低鉀、低鎂、低葉酸、低維生素、低鈣、以及攝取蔬菜水果量過少)以及吃得太快等,也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例如一位35歲的陳先生於過年後某一天,發現突然胸悶、盜汗、全身濕冷。經友人送到某醫學中心,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然後在醫護人員細心的治療(包括緊急心導管、發現一條左前降枝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此時經家屬及病人同意後,施行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等)後情況穩定後出院。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發生在剛運動完,正要休息的時候,或是早上的時候。常發生在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突然破裂產生血栓,使血管內腔發生狹窄或完全阻塞,結果造成缺血性心肌壞死,如果快速的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有可能使心肌壞死的部位減少。心肌梗塞患者主要的症狀為突發胸悶、盜汗、心悸、打嗝、嘔吐、噁心、虛弱、眩暈等。也有的患者沒有上述的症狀卻突然猝死、或突發呼吸困難、心臟衰竭。約有15~20%的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時,自己毫無症狀,尤其是老年人及年長罹患糖尿病的患者。

【飲食方面該注意的事項】
當病情緩解的最初數天,因為進食後心輸出量會增加,所以患者應從少量多餐開始,可由低鈉、低膽固醇流質開始,依患者恢復情形,再進展至柔軟、容易消化或一般質地的低鈉(每日1500毫克)、低飽和脂肪、及低膽固醇飲食,並排除容易脹氣、便秘的食物。供應的食物溫度以與體溫相符為佳,以避免心律不整。另外,含咖啡因的飲料對心臟過度刺激也應避免。

初期患者因為被限制活動(因會增加心臟工作負荷,怕會增加心肌梗塞的範圍)。若患者胃口不佳,無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可以考慮添加一些膳食纖維,配合水份攝取,增加糞便的體積與軟化,刺激腸道蠕動,以舒解排便。若有鬱血性心衰竭時,需配合低鈉飲食。若患者使用排鉀性利尿劑治療,則要增加飲食的含鉀量。

當患者漸漸恢復活動量,預備出院回家休養時,醫院通常會進行預防性的衛教,以預防再次發生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停止抽煙、規律的有氧運動外,依患者的飲食習慣調整,降低膽固醇、維持理想體重。

出院飲食的三大營養訴組成的醣類45%、蛋白質20%、脂肪30%以及蔬菜水果礦物質5%。如果患者係糖尿病患者,醣類宜減少,宜增加纖維含量,尤其是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如稀飯)。

患者需維持血脂肪在合宜的範圍,如血膽固醇低於200mg/dl,低密度膽固醇低於100mg/dl,飲食配合「美國心臟協會」提出的「成人教育指引」(ATP III)低膽固醇控制熱量飲食。烹調用油以多元和單元不飽和脂肪為主,如橄欖油、芥花油和黃豆油等、不宜用椰子油油少攝取全脂肪及其製品、紅肉、可見的脂肪(如家禽的皮、肥肉)和市售的加工醃漬食品。可多選擇魚類,以降低心臟病猝死的危險機率,但仍依需要量攝取,不能過量。國人可以豆類製品來取代部分肉類的蛋白質,可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量。體重過重者須減輕體重,以減少心臟的負擔,需配合低熱量飲食。

【可以經常攝取的食物】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如燕麥、玉米片、全榖類、蔬菜和水果等。可以經常攝取富含類黃酮素的食物,如洋蔥、茶、蘋果和葡萄汁等,也可以飲用適量的紅酒。

需攝取足夠的鈣、鎂和鉀,但避免過量。增加維生素E攝取量(可能需要補充劑)。如果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高,需增加飲食中富含葉酸、維生素B2B6B12的飲食來源。

核果類是不錯的食物來源,也含類黃酮素、酚類、固醇、葉酸、鎂、銅、鉀和纖維,如核桃含次亞麻油酸,杏仁為維生素E的豐富來源,但所含油脂和熱量高,需謹慎食用。

服用warfarinplavix、阿斯匹靈(aspirin)和其他抗凝血藥物者,需避免大量食用一些會增加瘀傷或出血的中藥、補充劑或食材,如丹蔘、大蒜精、魚油膠囊和銀杏等。維生素E為抗氧化劑,曾有研究認為可以降低非致命的心肌梗塞,但仍避免和warfarin一起服用,會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平常多調養、再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機會就會減少。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