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家屬自我照護-家屬的自我照護

發佈日期: 2020-12-20


  父親的步履一天比一天蹣跚,擁抱父親的渴望也一天比一天來得濃烈。為何做不到像孩提時代一樣,純真的抱著父親撒嬌談心?難不成是害怕表面堅強,因此瓦解崩潰。我開始提心吊膽的過日子,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躡手躡腳的走到父親床邊,確定父親是否呼吸著,害怕一早醒來父親已撒手人寰。究竟該如何面對,只想逃離!日子變得緩慢,痛苦沒有終點,誰可以給予支持?---摘自心蓮家屬

  當家人患重病,死亡宛如吊在半空中,加上照顧的任務又困難重重,家人常感心力交瘁,茫然無助,悲傷失落,憤怒、怨恨隨時爬上心頭,然後又生起一股矛盾的罪惡感,該如何走下去?

正視自己的感覺與情緒

  接納自己的情緒:你可能會感到怨恨、恐懼、孤立無助、內疚,而這些情緒及反應都是自然且正常的。
理解這些情緒是怎麼來的:在這些黑暗的感覺、憤怒與憎惡的情緒之下,其實是隱藏著非常巨大的愛意,但憤怒、憎恨擋住了出口,讓愛無法自由地湧出,因此你需要明白你的壓力來源是如何地影響自己:

  • ●除了負擔病床邊的照顧責任外,還得擔負家計。
  • ●看著至親病情日益嚴重,責怪自己的無能。
  • ●病床邊的照顧限制了原有的社交生活、娛樂,與朋友的關係漸漸疏離。
  • ●單獨承擔照顧的責任、醫療的決定,其他家人不見得幫忙,甚至還會指責質疑。
  • ●隨著身體狀況變化,病人情緒起起伏伏,把自己變成一塊情緒海棉,卻不知該如何釋放。

給情緒壓力一個出口

  塞子塞的愈緊,反彈的力道就愈大。壓力愈大,就愈顯得焦躁不安,這樣反而會使病人更痛苦,更不安;當自己能找到平靜、安定感,病人也會因你的安定而安定。

  偶爾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暫時離開病人,讓自己泡個熱水澡、睡個好覺、發發呆,放鬆自己的身體,也放空自己的腦袋。
  找個人談談。建議找心理師、熟悉的護士,或者病房認識的其他家屬。以免不瞭解生病/陪病生活的人,對你造成另一種壓力或負擔。
  找適當的時機,向病人或其他家人,坦誠你的擔心、恐懼、害怕、憤怒的情緒與感受。

家屬彼此支持、互相陪伴

  不需要過度承擔,儘可能地與家人溝通,彼此分工、相互配合。
在這段時間,家人彼此所承受的壓力過大,情緒不穩,脾氣較為暴躁,摩擦機會也相對的增加,這時更需要家人彼此的體諒、包容來代替指責。
  我們常常以“不要讓他傷心”為理由,阻擋其他家人(例如:長輩、小孩)的探望或照顧,如此反而讓這些家人有被隔離的無助感,也剝奪他們和病人相處甚至因此成長的機會。如果能讓家中成員自由參與照顧及宣洩情緒,就可以減輕彼此的孤獨與無助,對於病人往生後的悲傷失落也比較能夠調適。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