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世界地球日 飲食減碳 營養加分

發佈日期: 2021-04-22

收藏

世界地球日 飲食減碳 營養加分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強調維護健康的地球已不是選擇而是必須,且每個人都有責任。愛護地球其實並不難,只要「讓你的下一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不但能大幅減少碳排放,還對健康有助益。研究顯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率越低。相較於食用較少的族群,可降低16%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罹患風險、32%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1,國民健康署邀請大家從改變每日飲食做起,為地球及自己共創雙贏。

改變飲食 減少70萬輛汽車繞行地球1圈的碳排放

為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國際刺胳針委員會(The Lancet)提出「植物性食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2,呼籲民眾減少牛、羊等畜牧類食物攝取,鼓勵多吃蔬果種子、全榖雜糧及豆類等食物,再酌量搭配魚、蛋、禽肉和乳製品。研究顯示,生產1公斤的牛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比1公斤豆腐高20倍。若6歲以上國人每人每日以黃豆製品取代1掌心的畜肉類,一年即可減少約430萬公噸碳排放,相當於約70萬輛1600cc汽車繞行地球1圈產生的碳排放3,十分驚人。

選食三原則 為地球減碳 幫健康加分

國民健康署賈代理署長表示,國民健康署致力於保護環境和維護國人健康為出發,並以鼓勵民眾攝取當令在地、未精製植物性食物的方向來訂定每日飲食指南、國民飲食指標,透過定期的監測調查瞭解國人不同生命週期之營養需求,與跨部會合作,運用多元食材,設計如高鈣、高鐵、高鋅等食譜,補充國人常缺乏的營養素,打破少吃肉就會營養不良的迷思。此外,還提供選食三原則,讓民眾輕鬆做就能愛地球顧健康。

  • 當令在地少加工多選擇當令在地之未精製食材,不但價格低廉、營養價值高,更減少因加工、儲存、運送所耗費的能源與碳排放。
  • 善用豆>魚>蛋>肉的選擇順序豆魚蛋肉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其中黃豆及黃豆製品產生的碳排放量低,加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可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 堅果種子不可少,食材種類要多元蔬菜、水果及堅果都屬於低碳食材,且皆富含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所以應照「我的餐盤」建議量,每天攝取多種食材。

    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除了選擇當季、在地、少加工食材,也別忘了用餐自備環保餐盒及餐具、購買適當的份量,避免食物浪費,而購物、用餐以步行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取代開車,讓我們一起守護地球,為健康加分。

延伸閱讀: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