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處不在的隱形殺手: 二手菸跟三手菸

發佈日期: 2024-09-02


作者: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

無處不在的隱形殺手: 二手菸跟三手菸

菸害是健康的頭號戰犯!

       吸菸是全球死亡的危險因子中最主要的風險因素,預防及控制菸品已成為全球首要預防死亡的措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菸草每年使800多萬人失去生命,其中有700多萬人於直接使用菸草,有大約120萬人屬於接觸二手菸霧的非吸菸者,整體而言,平均不到5秒就有1人因菸害死亡。在臺灣,每年約有2萬5,000名死於吸菸及近3,000名死於二手菸害,平均不到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而失去生命。使用菸品者平均壽命減少約15年,吸菸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對於吸菸者的生活品質也多少會有影響,例如:呼吸困難、工作不便等。菸害防制不僅只是針對吸菸者本人的一手菸,被動吸入的二手菸,以及殘留於環境中的三手菸,也都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菸害若無法加以控制,預計至2030年,全球每年將會有近千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絕對是目前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中,最不容小覷的議題。

       2009年美國癌症協會的菸草與健康圖鑑顯示,全球10億男性吸菸者中,35%來自已開發國家,50%在開發中國家;約2.5億女性有每日吸菸的習慣,其中22%來自已開發國家;9%在開發中國家。跟男性不同,社會經濟發展可能減少男性吸菸的比率,但對女性卻是相反,有可能是因為工作形式、社會壓力或是同儕影響,值得我們注意。

       大家都知道吸菸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煙中有超過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成分為致癌及有害物質,當中有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都可歸咎於吸菸行為;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物質來自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而間接可引發的癌症包含頸癌、血癌 (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有30%和吸菸有關。在台灣,肺癌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每5個癌症死亡人口便有1個死於肺癌。即使淡菸,對於降低癌症罹患機率並無顯著差異,而電子煙跟加味菸只有更糟;在一些開放式系統的電子煙,業者或使用者可自行添加尼古丁或其他有害物質,新聞報導曾檢測出毒品,用以吸引大家持續使用,十分可怕。

       戒菸可以降低罹患及死於癌症的風險,效益會隨著戒菸期間越長而增加,但會因每個人的菸齡和菸量有所差異。即使是已罹癌,戒菸都能降低罹患第二種癌症的機率。然而,每種癌症的罹患風險降低速度不同,例如:肺癌在戒菸5年後即大為減少,但要到20年以後才會降至非吸菸者的水準,膀胱癌則是即使戒菸25年,也只下降60%的相對危險,所以及早戒菸非常重要。

如果自己沒有吸菸是不是就很安全呢?

       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當吸菸者正在吸菸時,旁人所吸入的菸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些吸菸者會採取一些措施保護其他人,例如:打開窗戶吸菸,跑到其他房間吸菸,打開電扇吸菸,或不在孩子或家人面前吸菸,以為這樣就不會對孩子或其他人造成傷害,或使傷害大大降低。但這其實是錯誤的。

       二手菸是指被動或非自願吸入的環境菸煙(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它是分佈最廣且有害的室內空氣污染物,是室內霾害(PM2.5)的主要來源,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頭號的致癌物質」。你知道嗎?在未禁菸的辦公室工作8小時,所吸收的二手菸相當於吸了6根菸;在未禁菸的PUB待上8小時,則相當於抽16根菸! 吸菸者家中的PM2.5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 10 倍。非吸菸者終生與吸菸者同住,其 PM2.5 暴露濃度,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若家中沒有吸菸者,則會降低 70 % 的 PM2.5 暴露濃度。

       主流菸煙:吸菸者吸入肺部後再吐出來的煙霧,由於空氣供應充足,燃燒完全,溫度可達950度,約佔二手菸的15﹪。側流菸煙:靜置燃燒產生的煙,燃燒不完全,溫度僅達350度,約佔二手菸的85﹪。兩者成份相似,包括氮氧化物、尼古丁、一氧化碳,及各種的致癌物和輔助致癌物質。一氧化碳會取代血液中的氧氣,使身體細胞獲得的氧氣量減少。尼古丁使血管收縮,心跳加速,並增加血液循環系統的負擔。焦油刺激並破壞細胞,對身體的細胞造成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未稀釋的側流菸煙比主流菸煙有較高的酸鹼值、較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較小的粒子更容易進入肺部的深處、還有更多種的有毒和致癌物質,包括:苯、氯乙酸、氰化氫及焦油內含有的芳香族碳氫化物等。只要暴露於二手菸30分鐘,對身體造成的有害影響可持續超過24小時,足以使不吸菸者血管內產生氧化壓力造成漸進式傷害,導致血管內細胞損傷;長期的暴露跟吸菸者一樣,也會造成肺部疾病和過敏症,例如氣喘、支氣管炎、肺氣腫跟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罹病及死亡率。根據「無菸夥伴」(Smoke Free Partnership) 所公布的報告,歐盟二十七個國家每年就有八萬多人因為二手菸喪命:其中包含因家中的二手菸而喪命、因職場二手菸而喪命、還有餐廳與酒吧等公共場所的員工因二手菸而喪命。研究顯示,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 20-30%,增加心臟疾病及中風風險高達20-30%。

婦幼受到的菸害遠超想像

       111年國民健康行為調查資料顯示,在臺灣94.1%的女性不曾吸菸,但有24.8%的女性員工卻暴露在有二手菸害的工作環境中,長期遭受職場中二手菸的傷害。在此同時,婦女跟兒童也是家中二手菸跟三手菸的最大受害者;該資料亦顯示,我國女性成人的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30.4%,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資料顯示學童有26.3%在家中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中。根據「兒童健康照顧需求調查」顯示國內幼兒於 18 個月大的二手菸暴露率高達 55.3 %,持續追蹤幼兒 3 歲和 5 歲時發現,二手菸暴露率更分別高達 58.9 % 及 54.3 %。

       日本曾針對不吸菸的婦女進行研究,發現丈夫每天吸一包菸的不吸菸婦女,其罹患肺癌的機會是不吸二手菸婦女的兩倍。根據國內研究,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7.2倍,罹患肺癌、乳癌等癌症之機率亦高出2倍。懷孕婦女有20%在家庭中吸入二手菸,有1/3是在工作場所吸入二手菸,會經由胎盤將有害物質傳給胎兒,可能導致流產、死胎,早產,胎兒體重過輕,增加初生嬰兒猝死,或是導致智力發展遲緩跟畸形等問題。

       二手菸對胎兒跟嬰幼兒的健康傷害尤其大。胎兒對於一氧化碳的吸收程度更遠高於成年人,發育中的器官都將面臨氧氣供輸量不足的缺氧狀態,對發育會造成不良影響。由於兒童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健全,容易導致早期氣喘、咳嗽、積痰、感冒、呼吸急促、胸悶、呼吸困難、抵抗力弱,中耳炎,呼吸道感染,肺炎,甚至是流行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症等。以美國為例,每年因此約有十五萬至三十萬個一歲半以下的嬰幼兒因為罹患下呼吸道感染導致住院。國內資料顯示年齡 18 個月、3 歲和 5 歲因氣喘、中耳炎、支氣管炎就醫的幼兒,暴露於二手菸的比率超過一半,分別是 55.6 %、58.5 % 和 53.4 %,實在可怕。即使不在孩子面前吸菸,但殘留在衣服、車子、房子內的三手菸一樣會導致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肝母細胞瘤等癌症,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的缺陷,增加嬰幼兒哮喘機率以及中耳炎的風險,尤其對於在家中爬來爬去的幼兒威脅最大,真的是嬰幼兒的隱形殺手。

       除了二手菸,所謂「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尼古丁有很強的表面粘附力,會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更強的新毒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會黏在像是家具、牆壁、衣櫥、地毯、玩具甚至是吸菸者皮膚身上;即使摸不到、聞不著,三手菸也會從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揮發出來,透過吸入灰塵及接觸進入體內,並殘留屋內長達6個月,比人心惶惶的新冠病毒殘留時間還久,持續以尼古丁轉化的致癌物型式對周遭人的健康造成傷害。大部分的人都清楚吸菸造成的身體危害,忽略了三手菸的影響。認為在室內吸菸只要開窗戶驅散菸味,或至戶外吸菸等身上沒有菸味時再回家就好,殊不知菸草中的致癌物質會殘留在衣物甚至皮膚上。

愛己愛人,從戒菸開始

       所以,一手菸傷身害己,但二手菸跟三手菸更是無所不在、傷及無辜。當吸菸不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你願意為了家人、為了朋友甚至為了環境,而努力戒菸嗎?

       為了確保讓你最愛的人遠離二手菸、三手菸的環境,請即刻戒菸,共同為建議一個無菸害的清新環境而努力。特別是家中現在有寶寶或即將迎接新生命的誕生,現在正是戒菸的最佳時機,請善加利用多元戒菸資源為家人及孩童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即刻撥打戒菸專線0800-636363,永遠不遲!

 

參考資料:
1.Dunbar A, Gotsis W, Frishman W. Second-hand  tobacco  sm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 epidemiological review. Cardiol Rev. 2013 Mar-Apr;21(2):94-100.
2.Chen ML, Chou LN, Zheng YC. Providing a clean environment for adolescents: evaluation of the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in  Taiwan.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7 Jun 13;14(6):634
3.Carreras G, Lugo A, Gallus S, et al; Tack SHS Project Investigators.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 systematic  review. Prev Med. 2019 Dec;129:105833.
4.Alla F. Second-hand  tobacco  exposure in children: evidence for action.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1 Aug;6(8):e537-e538.
5.Benowitz NL, Liakoni E. Tobacco use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2022 Apr;117(4):1128-1138.
6.Li SR, Chiu YL, Lai CH, et al. A long-term national survey of compliance with the ban on selling  tobacco  products  to adolescents of  Taiwan's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Healthcare (Basel). 2022 Oct 19;10(10):2077.
7.Gallus S, Bosetti C, Gorini G, et al; COSMO-IT Investigators. The association of tobacco smoking, second-hand  smoke, and novel  tobacco  products with COVID-19 severity and mortality in Italy: results from the COSMO-IT study. J Epidemiol. 2023 Jul 5;33(7):367-371.
8.Blechter B, Chien LH, Chen TY, et al. Polygenic risk score,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risk of lung adenocarcinoma in never-smoking women in  Taiwan. JAMA Netw Open. 2023 Nov 1;6(11):e2339254
9.Lindson N, Butler AR, McRobbie H, et al. Electronic cigarettes for smoking cessatio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4 Jan 8;1(1):CD010216.
10.Vidyasagaran AL, Readshaw A, Boeckmann M, et al. Is tobacco us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people with TB?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hest. 2024 Jan;165(1):22-47.
11.Kopa-Stojak PN, Pawliczak R.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of tobacco cigarettes, 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s and  tobacco  heating  products on th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mar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Inhal Toxicol. 2024 Feb;36(2):75-89.
12.Agusti A, Böhm M, Celli B, et al. GOLD COPD DOCUMENT 2023: a brief update for practicing cardiologists. Clin Res Cardiol. 2024 Feb;113(2):195-204.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