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戒不戒由你 戒菸之醫病共享決策 (工商時報)
發佈日期: 2018-05-09
菸害暴露是許多家庭都接觸過的問題,菸害防制法自民國86年實施,20年來執行了室內工作及公共場所禁菸、菸品容器印製警示圖文、使用菸捐推動二代戒菸服務及各項健康措施等,將成年人吸菸率從民國79年32.5%降至民國105年的15.3%。雖然戒菸對身體幫助甚大,但是並不容易。幾個小時不吸菸,就會因尼古丁下降產生心煩、疲憊、易怒、難專心等生理狀態。吸菸量一天不到10根的人,比較有機會只靠自己意志力戒菸,而超過10根甚至一天30根以上的人,大多需要醫療專業協助。
◎醫療協助戒菸選項
(戒菸諮詢)戒菸衛教或戒菸專線
想吸菸的衝動受到環境(鼓勵吸菸、允許吸菸)的影響,與生理、心理、社交等原因有關。找出吸菸的誘因,擬訂對策,是戒菸諮詢的主要內容。而協助處理戒菸時的負面情緒是戒菸諮詢的另一個重點。戒菸諮詢分為開始前及開始後:開始前應了解戒菸預期遭遇的困難與教導戒菸方法,開始後則會找出個人化的困難並協助解決。單次戒菸諮詢幫助有限,通常需要2-4次來解決問題,有些人要5-8次,少數人則需要9次以上。
據統計,戒菸諮詢次數越多,越容易成功。國內的戒菸諮詢為免費的,但並非所有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牙醫、衛生所、藥局)都有提供戒菸諮詢,可上網查詢或撥打電話詢問是否提供相關服務。若無法前往醫事機構諮詢,也可求助戒菸專線。經專業人員協助,能了解方向而使戒菸更加容易。如果經專業人員評估後,發現適合用藥,也會給予戒菸藥物建議。
(戒菸藥物)
對生理依賴高的菸癮者,戒菸藥物能降低想吸菸的衝動,以及減少沒吸菸時的煩躁感。靠意志力支撐戒菸時,使用藥物心情能較放鬆。藥物分為尼古丁替代藥物或其他口服藥。尼古丁替代藥物有貼片、口含錠、口嚼錠、吸入劑等等,利用延緩尼古丁釋放速度來降低成癮性,但仍保有一些尼古丁的生理作用,以減少不吸菸時的不適感。副作用多為局部刺激(貼片會使皮膚紅、癢;口含、口嚼錠會刺激消化道造成嘴巴、食道、胃部麻辣或灼熱;吸入劑會刺激呼吸道而出現癢、咳嗽、流鼻水等)。非尼古丁口服藥效果為抑制慾望、使菸味道變差。副作用不多,但可能因減少慾望產生失眠、食慾變差、噁心等等。使用戒菸藥物時,要對菸的接觸特別警覺,且刻意避開吸菸環境。因為雖然降低了菸癮,但再接觸就像重新接觸吸菸,而又陷入抽菸習慣。
(戒菸藥物搭配戒菸諮詢)
戒菸藥物能幫助菸癮者,消除沒吸菸時生理上的不適,但無法解決心理與社交的依賴。使用戒菸藥物時,若搭配戒菸諮詢,是成功率最高的戒菸方式。如果開立戒菸藥物的醫事機構沒有提供戒菸諮詢,也可以搭配戒菸專線來戒菸。
◎彰基專業戒菸醫病共享決策門診
為了幫助有意願戒菸的人,彰基醫院設有專業戒菸門診,提供戒菸藥物及諮詢。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藉由以下醫病共享決策表單,將醫療實證結果,化為方便考量的選項。再結合病人自身的偏好跟價值,做出符合個人需求,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等三要素的共識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