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不賣菸」也叫「業界良心」?( 蘋果電子報 )

發佈日期: 2015-03-24

收藏

台灣近兩年歷經多次食安風暴,義美都因為用料實在而安然度過,在業界充斥黑心產品、為節省成本而大量造假、偷工減料的風潮下,成了台灣「良心廠商」的代表。然而,日前義美傳出門市即將停售菸品的訊息,立刻引發一片讚賞,許多網友留言:「台灣良心不是叫假的」、「真的太良心了 會不會太扯」、「這企業會不會太扯了」等等,這些吹捧卻顯得過頭了,做為一個私人企業,義美確實有權力決定門市賣菸與否,但民眾瘋狂吹捧「不賣菸」的行為,本質上就是不尊重吸菸者的權益,認為「吸菸有害健康」就應該「被排除」的家父長心態。
把時間再往前推回兩星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本月7日發佈一篇以「別懷疑!全臺55%兒童就住在『穹頂之下』長大!」為題的新聞稿,主要論點為「菸害比霾害還嚴重」,企圖將空汙問題的元兇指向吸菸民眾。其實,台灣霾害的形成原因,除了從中國飄洋過海來的之外,尚包括都會區大量汽機車內燃機所排放的廢氣,以及台灣西部的工業區,尤其是高排放的重石化工業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政府將霾害的責任推給吸菸者,不如好好取締汙染超標的工廠;如同政府為解決能源問題而叫大家省電,還不如好好檢視用電結構、將電價(尤其工業用電)調漲至合理的價位。我們太習慣於把問題丟給沒有權力的人,卻忘了監督掌權者、坐擁大量資源的人好好落實他們的「社會責任」,甚而自己「跳坑」,身體力行去做改善。
回到此次「義美菸品下架」事件,本文所指摘者並非「不賣某種商品就是不尊重該商品客群」的業者,而是「因為不賣某種商品就吹捧其為良心業者」的大眾心理。對筆者而言,此事單純就是一種選擇,不該有道德評價。況且,這次被正面肯定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是「義美」,倘若換做其他業者,難保批評「打壓吸煙者」的聲浪反而會更多。誰教台灣社會到處都是「權威性人格」者呢?認不認同一句話一件事,不是看它的內容本身合不合理,而是得先觀望看看是「誰」說的「誰」做的,再決定評價是褒還是貶。
一位朋友感慨地說道:「老實講,現在的環境對於吸菸者來講,是一種霸凌,我認為,只要在不影響不吸菸者的權益前提之下,不應該處處刁難吸菸者。」
(本文作者拒吸二手菸,亦非臺灣吸菸者權益促進會成員)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