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
發佈日期: 2021-09-28
作者: 台北榮民總醫院郭正典醫師
背景
依死亡率排序, 2020年的臺灣十大死因依序為(1)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高血壓性疾病(8)慢性下呼吸道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其中排名第八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主要是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排名第一的癌症中,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還有排名第三的肺炎。十大死因中有三個是肺部疾病,可見肺臟是一個重要的器官。
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合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由於這個病名太長,不好念,也不夠白話,不利於衛教,所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把它改稱為”肺阻塞”,意思就是肺臟裡面的氣體通道因慢性發炎而阻塞,使氣體易進難出,妨礙換氣,造成呼吸困難。嚴重時會發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病因
肺阻塞是一種慢性肺病,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為「抽菸」,包括一手菸及二手菸。次要因子為長期吸入污染的空氣,如汽機車廢氣、工業塵埃、化學煙霧、焚化爐煙霧、燃燒煙霧等。一般來講,每天吸一包菸,吸三十年以上就會有肺阻塞。如果每天吸兩包菸以上,則吸十幾二十年後就會有肺阻塞。
診斷
肺阻塞的診斷主要是依據病史、臨床症狀及臨床檢查結果。病史主要是二三十年以上的吸菸史。臨床症狀主要是長期咳嗽、有痰及呼吸困難。儀器檢查主要是照胸部X光、肺量計和心電圖。胸部X光檢查最好是正面及右側面各照一張,兩種照法都可看到肺部過度充氣使兩肺的透光度增加、兩側橫膈膜被往下壓成扁平狀,嚴重時甚至成壓成U字形。側面照可看到胸骨及心臟的後方因為過度充氣而使透光度增加、胸骨上方被外推。圖一是肺阻塞病人的典型胸部X光表現。
圖一、肺阻塞病人的胸部X光。左:後前照(PA view);右:右側照(Right lateral view)。
肺量計用來量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若FEV1/FVC比值是預測值的70%以下,即表示呼吸道有阻塞。心電圖檢查可看到四肢導程心電訊號的振幅變小,第II導程的P波比較高,有時有右心肥大的現象。
治療
陽光、空氣和水是維持生命所必須,但是人們往往鄙視不要花錢買或很便宜的東西,包括陽光、空氣和水。所以平常大家都躲在室內作息,不到室外,避免接觸陽光;燃燒雜物、抽菸、汽機車和工廠排放大量廢氣,把空氣弄髒甚至毒化;把廢水及各種垃圾流放到湖泊、河流和海裡,汙染水源。沒有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和水,要得到健康猶如緣木求魚。肺阻塞就是長期抽菸的後果之一。治療肺阻塞除了使用藥物外,也應戒菸及注意空氣品質,否則病情還是會每況愈下。
治療主要是用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包括乙型交感神經、抗膽鹼藥物。其次是吸入型類固醇、茶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PDE4 抑制劑)。止咳藥和化痰藥可使痰容易排出。發生急性惡化,需要使用口服類固醇,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可能導致口腔念珠菌感染,甚至肺炎,而使病情惡化。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則會導致高血糖、高血壓、庫興氏綜合症的症狀(月亮臉、水牛肩、身體出現擴張紋和痤瘡)、骨質疏鬆、青光眼、白內障、感染風險增加、月經失調。隨著病情變化,醫師對藥物會做升階或降階的調整,並尋找有無其他共病的影響。
肺阻塞病人來找醫師除了例行拿藥以外,有時是因為病情急性惡化,導致呼吸困難變得更嚴重、痰量增加、痰變得更濃稠。這時候就要找出惡化因子,矯正該因子,才能控制病情。常見的惡化因子是各種感染症,尤其是上呼吸道的感染。肺阻塞的急性惡化會使其症狀加劇,通常需要住院治療。頻繁發生的急性惡化會使病人的肺功能急速惡化,縮短其壽命。感染症通常是病毒引起,但細菌也是常見的病因。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及 PPV23)可避免急性惡化,當然也應施打。肺阻塞病人在急性惡化期可以使用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NIV)治療,以減少插氣管內管的機率,縮短住院天數,及降低住院中死亡率。穩定期病人是否該使用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治療,則仍有爭議。
肺阻塞病人耗費很多能量在呼氣上,有如長期慢跑,會有體重減輕和肌肉流失的現象。因此,如何補充營養是很重要的課題。高脂飲食可以減少病人的能量消耗,緩和呼吸困難的症狀。若病人夜晚睡覺時有缺氧症,則睡覺時使用每分鐘1-2升的低流量氧氣可以避免肺心症的發生,延長病人的壽命。肺部復健可以改善肺阻塞病人的呼吸困難症狀,提高其生活品質,減少住院風險。
【延伸閱讀】
- 慢性肺阻塞性肺病 認知篇30秒短片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043
- 台灣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3279
- 肺阻塞知多少 台灣肺阻塞全方位照護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