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推動低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

發佈日期: 2022-11-17


推動低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

       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因低、極低出生體重兒(俗稱巴掌仙子)出生時各個器官尚未成熟,與足月生的寶寶相比,較容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問題,而出院返家後,家長除了在照顧上會經歷種種挑戰外,亦需配合後續各種檢查及心智發展評估的定期追蹤,常會讓家長備感壓力。為降低家長在家裡照顧早產寶寶的不安及焦慮,並提高居家照護品質,國民健康署自今(111)年起擴大於全國推動「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截至11月已與20個縣市64家醫院合作,以建立住院與返家後良好照護之銜接,降低不良健康事件的發生,並及早發現生長發育的問題,及早介入治療及療育。

巴掌仙子收案率達98%以上 減輕家長壓力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出生通報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數10.56%,代表約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低出生體重兒;另出生體重未滿1,500公克的新生兒占總出生數1.06%,代表約每10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極低出生體重兒。國民健康署針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和有合併症或攜帶管路儀器的低出生體重兒進行收案,讓他們在出院返家後由原照護團隊追蹤至矯正年齡2歲,並視其照護需求提供主動、可近、專業且多元的訪視服務(包含:家訪、視訊訪視、電訪/面訪)及諮詢專線等服務,在各合作醫院的努力下,截至10月底極低出生體重兒已收案653人(符合條件出院人數665人,收案率達98.2%);有合併症或攜帶管路儀器的低出生體重兒已收案224人(符合條件出院人數228人,收案率達98.2%),兩者收案率皆高達98%,減輕家長的壓力負擔。

巴掌仙子們的「紫色」故事 陪你抹去擔憂的「藍色」
       紫色是象徵早產兒的宣導主色調,代表紅色的喜悅加上象徵各種挑戰憂愁的藍色,兩者顏色調和成紫色,以下分享2則故事:
       家住桃園的新生兒凱捷,大約24週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僅600公克,住院近半年後,終於在醫護團隊的細心照顧和凱捷爸媽的引頸期盼下,帶著氧氣瓶及血氧監測儀出院返家。回家後各種挑戰接踵而來,還好出院前醫院告知會有醫護人員居家訪視,並提供電話諮詢服務,讓爸媽隨時聯繫,緩解在家中照顧時的緊張與不安;每次護理師訪視時,都會細心評估及檢查寶寶狀況,耐心回答爸媽的種種疑問並親自示範與指導,同時確認正確使用醫療儀器設備及確保動線的安全,而護理師更會依寶寶情況再安排醫師共同訪視,提供必要的醫療協助;現在凱捷已經成功脫離對氧氣設備的依賴,並透過持續追蹤及復健,現在的生長發展與一般寶寶相近。
       家住臺東的新生兒欣彤,也是大約28週出生的巴掌仙子,出生時僅1,000公克,住院3個月後雖順利回家,但返家後除了要面對一般照顧上的問題外,還須面臨手術、各種回診檢查的挑戰,欣彤媽媽表示,除了醫院方面不定時主動的電話關心外,個案管理師及新生兒護理師也會到家中實際瞭解欣彤成長情況與居家環境,且回答餵奶、睡眠等照顧上的問題,更貼心的幫忙安排早產兒的回診,並在醫院新生兒照護團隊的多方支持,讓家人和欣彤更有勇氣面對後續的種種挑戰。

將專業照護延續到家 共同守護巴掌仙子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巴掌仙子們出院後,爸媽們會同時面對寶寶成長時的喜悅和許多挑戰,國民健康署透過與醫護團隊共同合作,把專業照護延續到家,協助早產兒父母和家庭共同守護這些巴掌仙子們,能夠健康、平安的長大。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