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看過來 寶寶便便顏色告訴您的事─善用嬰兒黃金九色卡 讓膽道閉鎖兒及早接受治療
發佈日期: 2018-07-18
小米出生第10天,媽媽比對兒童健康手冊內的黃金九色卡,發現小米的大便顏色偏淡,加上當時仍有黃疸現象,因此趕緊帶小米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比值偏高,確認是膽道閉鎖引發的膽汁滯留性黃疸,小米在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透過這樣的案例,國民健康署提醒新手爸媽,嬰兒膽道閉鎖只要透過比對大便辨識卡即可觀察到,所以寶寶出生後要觀察便便顏色,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守護寶寶健康。
發現新生兒膽道閉鎖 從觀察寶寶大便顏色做起
文獻指出台灣每年約有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2(在歐美國家為萬分之0.5~0.7),高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為法屬玻里尼西亞),其致病原因仍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所造成。膽道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是運送膽汁的通道,如膽道不通(閉鎖),膽汁無法排出滯留在肝臟,會影響肝功能,造成灰白或淡黃色大便,未接受治療者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是兒童肝病死亡與換肝的第一大原因。若能早期篩檢並於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依日本研究顯示,其10年存活率可高達73%。
血液中紅血球的代謝分解產物「膽紅素」會經過肝臟處理排出體外,因新生兒的肝功能尚未成熟,處理膽紅素能力較差,無法代謝的膽紅素會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即所謂的黃疸。一般而言,黃疸在寶寶身上相當常見,出生後第2-3天出現,第4-5天達到高峰,約2週消失。然而哺餵母乳會使得膽紅素的代謝延長,造成母乳性黃疸,約須2-3個月後才會消退,而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而延誤就醫。故黃疸寶寶應接受篩檢,以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以降低日後造成肝硬化的機率。
健康寶寶的大便該是什麼顏色? 九色嬰兒大便辨識卡 教您辨分明
為早期篩檢膽道閉鎖兒,國民健康署過去委託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張美惠教授研發嬰兒大便辨識卡,並於93年起納入兒童健康手冊。此辨識卡經逐年檢視修正,目前共有9種顏色(1-6號為不正常,7-9號為正常)。請家長將寶寶的便便及兒童健康手冊中的黃金九色卡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便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才是正常的。
嬰兒大便辨識卡自推行以來,已有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15國經過國民健康署及張美惠教授授權同意,將此卡使用於研究教學、顏色參考及推廣,對於國際在膽道閉鎖兒的篩檢上貢獻良多,也讓更多寶寶受益。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注意,如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辨識嬰兒大便顏色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電話: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 抱緊您)】,發現便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讓醫師來診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備註:
1.膽道閉鎖是一種新生兒的漸進性膽道病變,造成肝外膽管管腔封閉。膽道閉鎖的致病原因仍未清楚,但目前科學界已提出了數個學說。以下是兩個最重要的學說:
(1)先天性異常學說:膽道閉鎖的嬰兒常伴隨有先天的異常,包括下腔靜脈或門靜脈的異常、心室中隔缺損、多脾症候群、腸旋轉不良等。
(2)感染及發炎學說:膽道在胚胎時期原本發育正常,但其管腔卻在稍後因病毒感染而發炎、封閉(3)。如呼腸孤病毒第三型(reovirus type 3)及輪狀病毒是最常被提到與膽道閉鎖的病因可能有關。
2.葛西手術:由日本葛西教授於1970年代所發明的肝門腸吻合術(hepatic portoenterostomy),是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這些細小膽管內的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