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腎臟生病悄無息 定期檢查保健康

發佈日期: 2013-06-04


作者: 康聯預防醫學

腎臟生病悄無息 定期檢查保健康

日前新聞爆發毒澱粉(順丁烯二酸)事件以來,讓許多民眾陷入恐慌,其實順丁烯二酸屬修飾澱粉,主要是縮短烹調時間讓食物更快熟,衛生機關也尚未確認順丁烯二酸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強烈危害,民眾也不需過度緊張。但許多國人為腎臟疾病所苦的事實,才是背後真正該注意的議題,此事件的確引起國人對於腎臟疾病的重視。
台灣約有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平均每10個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衰竭,因各種急性或慢性傷害造成腎功能的喪失,導致體內代謝廢物堆積,干擾了器官的正常運轉與功能發揮,腎臟功能慢慢被破壞且無法恢復,最後造成腎功能幾乎完全受損,最終依靠透析治療(洗腎)代替腎臟運作。

引起腎臟功能衰竭的原因有許多,較常見的為以下幾項:
糖尿病長期控制不良會造成神經障礙,例如造成腎功能障礙則會出現蛋白尿、身體浮腫及腎功能不全等症狀。
高血壓腎臟為細小動脈的集合體,若長期高血壓易造成動脈硬化,則可能導致腎臟內血液循環惡化造成腎硬化症,引發腎功能的衰退。
腎絲球腎炎分為「次發性腎絲球腎炎」及「原發性腎絲球腎炎」二種,初期出現輕微蛋白尿及血尿症狀時,就應接受治療,如果未即時治療,即會發生腎功能衰退,最後變成尿毒症。
長期不當使用止痛劑消炎止痛藥及中草藥皆為生活中容易取得的藥品,不當的服用皆可能對身體,與腎臟造成傷害。

腎臟是體內廢物及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除了製造尿液,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及廢物,維持電解質平衡之外,還負責製造紅血球生成素,促進造血,以及調控血壓的功能。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醫師解釋,全身的血液不停地通過腎臟,清洗身上多餘的廢物,並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一旦腎臟功能受損,第一個發出警訊的就是尿液。

尿液中除了水外,還有許多物質,如尿素、尿酸、肌酸酐、氨基酸、電解質、維生素及非常微量的低分子量蛋白質、生長因子、及微量元素。當腎臟有疾病或功能異常時,尿液的成份會改變,有些物質排泄會減少,以致血液中這些物質的濃度上升。相反的有些物質排出會增加,如蛋白質、脂肪等。而血液或組織細胞排出也會不正常,因此檢驗腎臟及泌尿功能時,以抽血、驗尿為主要項目。

陳院長進一步指出,常有人以為驗了小便就能確定是否有腎衰竭或糖尿病,也有人以為超音波檢查是萬能的檢驗儀器,可以看穿百病。事實上,每一項檢測數值都代表不同意義,不應該概括論定。

腎臟疾病雖然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民眾在選擇健檢內容時,可注意是否包括以下項目:
.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的形成主要是來自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其排泄也是經腎臟由尿液排於體外。因此血中尿素氮的濃度,也可以用來做評估腎功能的指標。但是因為血尿素氮容易因缺乏水份、吃大量蛋白質食物、上消化道出血、嚴重肝病、感染、使用類固醇藥物,及腎的血流量不足等影響,而暫時性上升。所以血尿素氮雖然可做為判斷腎功能的指標,但仍需搭配血肌酐酸數值,才能作出準確判讀。
.血肌酸酐(Creatinine):血液中的肌酸酐主要是來自於身體肌肉活動的代謝,每天的產量全部都經腎臟由尿液排泄。腎功能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完全排出每日所產生肌酸酐,即會造成血中肌酣酸濃度上升的現象。血中肌酸酐的濃度與肌肉總量或體重有關,與飲食或水份攝取並無直接關係。
.尿液篩檢:尿液是人體的萬花筒, 它能告訢我們許多訊息,也是腎臟疾病最重要的檢查。透過顯微鏡檢查尿蛋白及尿潛血,除了可早期偵測出腎臟疾病、尿結石或腫瘤,也同時檢測糖尿病、細菌感染、肝病等問題。
.腎絲球過濾率(eGFR):一般人在沒有蛋白尿的情況下,腎絲球過濾速率>80 ml/min皆屬正常。腎絲球濾過率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逐漸衰退,平均40歲以後每年遞減,腎絲球濾過率愈小代表腎功能愈差。
.電解質檢驗:電解質的離子有陽離子與陰離子,人體內的主要陽離子有鈉、鉀、鈣,這些電解質的離子被攝取到體內後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檢查電解質的主要目的,就是評估這些離子是否維持平衡的狀態,引診斷腎臟疾病。
.腹部超音波:對於腎臟的大小、形狀,是否水泡或腫瘤,及腎皮層好壞,是否有慢性腎炎、腎是否水腫,有良好的診斷效果。

陳院長也呼籲,若檢查出腎功能減退等問題,也不用太緊張,多數人透過改變平時飲食習慣,例如減鹽減糖,以及攝取適量的水分,即可讓腎功能逐漸獲得改善;平時除了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也應配合運動,並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擁有「腎」利人生。

相關宣導資源:
腎臟保健-如何愛護自己的腎臟
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