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冠心病

從心說起:
      正常心臟是一個強壯的、中空的肌肉組織,約拳頭般大。位於胸腔內胸骨之後。負責輸送血液至全身。一般健康的人每天心跳約十萬次,要打出8000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經全身各處,而且每天廿四小時不眠不休的,為維持人體正常運作而努力。為了維持這樣長年不休的劇烈運動,心臟本身也需要充足的養分與氧氣,而環繞在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coronary artery),就是供應心臟氧氣和養分的重要血管。

      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主要靠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只要這些血管保持健康,心臟就能保持完整的功能。當供應心肌血液的任何一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阻塞時,就會阻斷心臟的氧氣及養分供給,導致心肌缺氧時,就會發生心臟缺氧,抑制心肌收縮,使心臟無法搏出正常量的血液,甚至損及控制心律的傳導系統,引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而導致死亡。

心臟病的分類:

      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

1.先天性心臟病病因不詳,主要是胚胎發育時不正常所致,20歲以下盛行率約在千分之三。
2.風濕性心臟病,因為感染而致病,受到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咽喉炎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以兒童和青少年居多,主要侵犯心臟瓣膜,屬於這兩類心臟病的個案不多。
3.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心臟病:
中老年人以上述二類心臟病較為常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若長期升高,會令左心室負荷加重而變得肥厚、擴大,最後心臟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有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水腫等症狀。  
4.冠狀動脈心臟病,冠狀動脈主要供給心肌血液,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失去原有的彈性,管壁變厚、變硬,內腔逐漸變窄或堵塞,造成血液不易流通,會讓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心絞痛、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更是形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冠心病?

      冠狀動脈心臟病乃是血管粥狀硬化變性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它導致許多西方國家年青人或壯年人的死亡,雖然西方國家近年來在對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控制下,死亡率有減少的趨勢,但在東方的日本以及台灣卻相對反而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冠心病的預防該從何時開始?目前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已受到相當的重視。

      再告訴您喔!心臟分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部分,其中以左心室最重要,擔負了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位的主要功能。同樣的,左心室的冠狀動脈也特別重要,而且最可能發生問題。

      冠狀動脈阻塞通常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後形成一種類似脂肪的沉積的瘢塊所造成。當已形成的瘢塊撕裂或破裂後會造成血液凝集,形成血塊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氧,這種情況有時候叫做冠狀動脈栓塞或冠狀動脈阻塞。而心肌某一部位的血液減少供應造成心肌的損傷或死亡叫做心肌梗塞。假如冠狀動脈嚴重收縮或痙縮時,已經是造成心臟缺氧的前兆,所以對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接著我們來看下面這四個不同的動脈血管內壁,您分的出哪一個才是健康的動脈嗎?

血管是怎麼塞住的呢?
左:正常健康的動脈。中:脂肪凝聚血管內壁,血管壁纖維變厚硬。 右:血管變窄血液凝塊阻塞。
冠心病已確認的危險因子,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眾多,可分類如下。

一、終身無法改變者 : 遺傳基因、種族、年歲增高

二、可改變的 :
(一)高血壓---

      比一般人的機會多兩倍半:血壓高會使到血管收縮。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為目前已開發國家中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長期而言,高血壓將使心臟肥厚進而引起心肌病變及心臟衰竭;對血管而言,將引起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主動脈血管剝離及腎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造成病患永久的傷害及死亡。 

      雖然大部份的人對於高血壓防治的重要性已有認識,但事實上根據民國92-9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壓病人僅占所有高血壓病患的49%。由此可見對於高血壓的防治,所須努力之處仍然很多。

      高血壓一般而言並沒有明顯症狀,經常讓人渾然不覺,待一段時日之後,可能會有下列自覺症狀,即頭重、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呼吸急促、頭頸部酸痛與兩肩酸硬等。據民國92-9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在台灣年齡超過20歲以上者約24.7%罹患高血壓,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的患者也愈來愈多,在這些病人中,大約只有7成定期服藥,只有5成是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40mmHg及舒張壓<90mmHg ,這也就是為什麼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的主要原因。

(二)糖尿病---

      糖尿病罹患冠心病的機率至少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男性約增加2-3倍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女性則增加3-5倍;而且因為糖尿病患較不容易發現冠心病所引發的疼痛感覺,因此比較不容易發覺自己是否罹病,所以積極預防和診斷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是重要。

(三)高脂血症---

      膽固醇過高,患心臟疾病的機會比普通人多3倍,因為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內,使血管日漸狹窄,妨礙血液流通。動脈硬化症發生率與LDL膽固醇的濃度成正比關係,而與HDL膽固酵的濃度呈反比關係。有些藥物及嗜好會影響血中HDL膽固醇,例如運動、酒精、女性荷爾蒙及一些降血脂肪藥物會使血中HDL膽固醇上升,對血管有益;相反的,抽菸、肥胖、不動、男性荷爾蒙則會降低血中膽固醇,因而會加重動脈硬化的可能。

(四)肥胖症---

      因為肥胖引致血壓高、血脂肪過高、糖尿病,而這些疾病又會誘發心臟病。

(五)抽菸---

      吸菸人士比普通人的機會多兩倍半:原因是香煙中的尼古丁或菸草化學物質會損害心臟血管,若血管出現裂痕,膽固醇便會積聚起來。

(六)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史及更年期後之女性。

(七)A型的行為型態---

      情緒受壓會導致身體出現生理變化,腎上腺素分泌大量荷爾蒙,加速呼吸和心跳,並使血壓和血糖的水平上升,及釋放更多的高能量脂肪到血管去應付能量的需求,而這些荷爾蒙也會增加血小板的濃度,從而引發心臟病。

(八)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是心臟病的導因之一,運動不單止幫助對抗心臟病,對於經常坐著不動的人來說,在日常的生活裡加入輕微的運動,能夠降低血壓、乳癌、腸癌、情緒低落、精神緊張、壓力等。

(九)濫用古柯鹼(cocaine)或安非他命(amphetamine)…….等等。 心臟疾病的形成往往長達二、三十年,而且一旦罹患,就會一輩子如影隨形的跟隨左右。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從年輕開始,注意各種健康狀況,避免引起心臟病的危險因子,譬如注意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保持標準體重及戒菸等;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壓及糖尿病人,更應加強防治。

逐漸被認定的危險因子

一、血液小(a)脂蛋白濃度超偏高,罹患冠心症的機率大幅增加。
二、血液 homocysteine 濃度偏高。
三、血液纖維蛋白原和第七凝血因子濃度升高。 四、炎症反應和感染 Chlamydia pneumoniaeherpesviruse
五、胰島素抗拒。
六、尿液微細白蛋白濃度增多。
七、慢性腎衰竭。
八、使用避孕藥和荷爾蒙補充療法。


心臟血管疾病危險性的估計與分類

      上述危險因子分析您清楚了嗎?接著我們再次引用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自我評估方法,並以表格方式呈現,準備好了嗎?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血壓高者發生心臟血管疾病危險性的估計與分類,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最要的危險因子(見表1),若併有其他危險因子時,也會增加發生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評估方法,以評估多重危險因子之絕對危險程度。您不妨根據以下的評估方法,了解一下自己屬於那一個族群;並與您的醫師討論,進行必要的診察與健康生活促進活動。請盡可能地減低自己的發病機率(例如控制血壓、戒菸等),並應定期就醫追蹤控制。

低危險性族群

      低危險性族群是指血壓第一級(輕度高血壓),及年齡於55歲以下的男性或是65歲以下的女性。本族群十年之後的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為15%以下,這樣的危險性比邊際型高血壓患者還要低(高血壓等級分類請看表2)。

中度危險性族群   

      中度危險性族群是指血壓為第一、二級(輕度或中度高血壓),並同時有二個以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者。有些人可能血壓值較低但同時有較多的危險因子;而有些人可能血壓值較高但只有少數或沒有其他的危險因子。針對這一個族群的病人,負責的醫師應對其審慎評估並決定需要用藥的時機。本族群的患者十年後之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為15-20%,這樣的危險性相近於第一級高血壓並同時擁有一個額外危險因子者的危險性(15%)。

高危險性族群  

      高危險性族群包括第一級或第二級高血壓且同時有表2所列三個以上之危險因子、糖尿病、或標的器官損傷(target-organ damage,下頁表1)的患者,以及第三級高血壓且沒有其他危險因子的患者。本族群的患者十年後之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為20-30%(高血壓等級分類請看表2)。

極高度危險性族群  

      極高度危險性族群包括第三級高血壓並同時有一個以上危險因子的患者,以及有臨床上心臟血管疾病或腎臟疾病的患者。本族群的患者十年後之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性最高,為30%以上,必需儘速住院治療。

下列情形比較容易發生心絞痛的情境,希望能注意,盡量避免陷入險境。

一、 運動或用力提重物的時候

      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的習慣,突然間快速跑步或運動量過大或用力提重物的時候就容易發生心絞痛的情形,例如:爬坡或上樓梯的時候時。

二、 酒足飯飽之後  

      酒足飯飽的大餐之後,血液大量分布到腸胃道消化食物,因冠狀動脈發生阻塞或硬化,以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到心臟肌肉,容易發生絞痛,尤其在冬天,暖飽之後外出,更容易產生悲劇。

三、 在很冷或很濕熱的天氣下外出。
四、 壓力太大或情緒起伏劇烈,受到驚嚇的時候。

 

冠心病的典型症狀

冠心病的典型症狀有:
一、 左邊的胸前部位感覺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這些症狀持續數分鐘。但每個人發作的感覺可能都不太一樣。例如:有人可能會有燒灼感,有的人十分倦怠;有的人會有消化不良或上腹痛的感覺。
二、 有時會併有喉嚨緊緊的、口角麻麻的症狀。
三、 胸痛會擴散到肩部,頸部,上臂(尤其是左手麻麻的症狀),下頷或上腹部。
四、 胸部極不舒服,同時伴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暈倒,盜冷汗,噁心,嘔吐或呼吸困難。
五、 上述情形往往發生在運動、生氣、情緒激動或心情緊張情況。
六、 症狀一般持續約二~五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20分鐘。
七、 經休息後症狀可能迅速消失。但是也有可能第一次發作就很嚴重甚至於死亡。
不是每次發作都會有以上所有的症狀,有時會反覆發作,假如有以上某一個或某些個症狀發生,千萬不能等待,一定要到醫院去接受心臟科醫師的診斷、檢查和治療,愈快治療愈有效。
醫師的叮嚀:果心臟缺血嚴重,使得心臟肌肉壞死的時候,可以搶救的黃金時間為前3個小時,記得要分秒必爭。

冠心病的臨床症狀

      冠心症的臨床表現,型態多端,可能以下列任一病症表現,來作為臨床診斷參考:

一、 勞累型心絞痛

      勞累時、飯後、受寒、情續激動時,病人可感受前胸悶痛或壓迫感,休息或使用硝化甘油舌下片可迅速緩解症狀,疼痛通常不會持續超過15分鐘,如果持續超過15分鐘,應懷疑已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若歷經三個月以上,不改變病狀和病程,稱之為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如果粥狀塊表層裂開,激活血小板和局部其它細胞,釋放血栓素A2,收縮血管,凝聚血小板,形成一不穩定血栓,則心絞痛發作頻律增加,胸痛加重並延長,就是不穩定型心絞痛。

二、 靜態型心絞痛
      於休息或睡眠中發作。這類型的心絞痛通常是冠動脈痙攣所引起,即所謂血管痙攣型心絞痛。

三、 寂靜型心肌缺血  
      雖然有心肌缺氧的心電圖變化,但是病人沒有胸痛的感覺。

四、 急性心肌梗塞   
      如果冠動脈阻塞,斷絕心肌血液供應量超過15-30分鐘,心肌即因缺血而壞死,疼痛加劇而且延長,可擴散至左臂內側或頸顎部,常伴隨冒汗、呼吸困難、無力、及恐慌。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早期可因心不整律而猝死,晚期可併發休克或心衰竭。死亡率約10%,發病第一小時死亡率最高,以後遞減,5天後漸趨穩定。

五、 急性冠動脈症候群   
      不穩定型心絞痛和無Q波急性心肌梗塞,合稱為急性冠動脈症候群。

六、 心臟猝死   
      嚴重突發性心肌缺氧,可觸發心室速動、心室顫動而在30秒至數分鐘內死亡。

七、 缺血性心肌病
      嚴重複發性心肌缺氧,心肌細胞會逐漸退化壞死,由纖維組織取代,而呈現心肌病臨床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