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腎臟okay嗎?
發佈日期: 2025-10-01
腎臟是人體中重要的器官,負責排除體內代謝廢物、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平衡、製造荷爾蒙來控制血壓與紅血球生成。大多數人天生擁有兩顆腎臟,每顆腎臟由約100萬個「腎元」(nephron)所構成,這些腎元就像微小的過濾器,一刻不停地維持身體內部環境的穩定。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當腎元因各種原因受損且無法修復,腎功能會逐漸惡化,這樣的狀態被稱為「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根據國際統計,全球每十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是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慢性疾病。更令人憂心的是,慢性腎臟病往往在早期毫無症狀,等到病人發現異狀時,病情可能已經進展至中後期。
慢性腎臟病不僅影響腎臟本身,也會造成貧血與慢性發炎與骨質異常等併發症,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根據112年十大死因統計,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死亡率居國人十大死因第10位,慢性腎臟病仍是國人不容忽視的健康威脅,應及早預防,保護腎臟健康。
誰是高風險族群?—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並非單一原因的疾病,而是多種代謝與心血管問題交織的結果。以下為已知的主要危險因子:
◆ 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腎絲球,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以台灣目前初次透析的成因中,糖尿病約佔一半。
◆ 高血壓:持續高壓會導致腎小動脈硬化,使腎元受損,而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也會造成血壓不易控制。
◆ 高血脂與肥胖:造成代謝症候群,進一步引發腎臟病變。
◆ 高尿酸血症:尤其當出現痛風症狀時,對腎臟構成負擔。
◆ 心血管疾病:心腎密切相關,心臟功能差也會影響腎臟,腎功能異常也會造成心臟的負擔。
◆ 急性腎損傷:例如嚴重感染、脫水或使用腎毒性藥物。
◆ 家族史:若有家人曾罹患腎臟病,則風險將顯著提高。
上述因素常以「糖心腎症候群」的型態同時存在,互為因果,使腎臟健康陷入惡性循環。
如何檢測與早期發現?
早期發現是預防慢性腎臟病惡化的關鍵,建議定期接受以下檢查:
◇ 血中肌酸酐(Creatinine)搭配年齡和性別可以計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
◇ 尿液檢查:檢視是否有蛋白尿或其他異常並計算尿白蛋白的程度。
◇ 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篩檢:如空腹血糖、膽固醇、尿酸、血壓。
若屬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腎功能。
國民健康署自今(114)年起免費提供30-39歲國人每五年1次,40-64歲國人每三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透過腎功能檢查,幫助民眾及早發現腎臟問題。
保護腎臟的八大守則
為了守護腎臟健康,以下「黃金八守則」值得每個人實踐:
1.均衡飲食:均衡攝取六大類原型食物,避免太油、太鹹、太甜的食物。
2.飲水充足:幫助代謝廢物排出,維持水分平衡。
3.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與心肺功能。
4.控制體重:預防代謝異常與內臟脂肪堆積。
5.定期量血壓722: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態並及早控制。遵循722原則定期檢查血壓,「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取其平均值。更能準確掌握血壓變化。
6.戒菸:減少心腎損傷的風險。
7.用藥謹慎: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或偏方。
8.控制三高:即血糖、血壓與血脂。
結語:讓腎臟「早知道、早保護」
腎臟病雖然沉默,但絕非無聲無息。了解慢性腎臟病,從認識風險、定期檢查做起,是預防腎臟衰竭最有力的一步。提醒您,也關心您身邊的親友,一起關注腎臟健康。
每年三月的第二個禮拜四為世界腎臟日,旨在提高人們對腎臟重要性的認識。今年的口號是:「你的腎臟OK嗎?」所以你的腎臟OK嗎? 現在,就是最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