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如何預防子宮頸癌

發佈日期: 2024-12-02


作者: 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江盈澄


如何預防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發生通常跟飲食或遺傳無關,研究顯示99%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相關,根據文獻統計,有性行為的男女性,終其一生至少有50%的機會感染HPVHPV主要是透過性接觸傳染,感染HPV通常沒有症狀,大部分感染後,會經由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來清除,在免疫力健全的女性,90%的HPV可於兩年內清除完畢。HPV分為低風險與高風險型,常見的低風險型為6與11型,感染後可能引起生殖器疣(俗稱菜花);高風險型則與子宮頸癌的發生關係密切,特別是16與18型,與60~70%的子宮頸癌有關,其他高風險型包括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及82等。一般情況下,身體免疫系統會清除HPV,但如果這些高風險型HPV沒被清除,將造成持續性感染,假以時日,就可能演變為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由於HPV在子宮頸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預防HPV的感染,包含預防注射或安全性行為,以及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或篩檢高風險型HPV的感染,都是預防子宮頸癌發生的重要策略。

       目前國內的子宮頸癌預防政策,以傳統抹片做為篩檢工具,國民健康署建議30歲以上婦女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臺灣在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全國性婦女抹片篩檢以來,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率的上升,反映出抹片篩檢,讓子宮頸細胞病變得以在癌前病變階段就發現而早期治療,使得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下降。除了子宮頸抹片篩檢之外,HPV檢測也被視為子宮頸癌篩檢的工具,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2021年的子宮頸癌篩檢指引中,對於現行以抹片細胞學檢查作為第一線篩檢的國家,建議可以配合實施HPV檢測,並逐步將HPV檢測作為第一線篩檢工具。HPV檢測方法與子宮頸抹片類似:醫師於內診時,以子宮頸抹片刷在子宮頸刷取細胞,放入試管送到實驗室做HPV的測試。如果高風險型HPV檢測呈現陽性,則未來發生子宮頸病變的可能性比檢測呈現陰性者為高,需要就醫及定期追蹤,以期即早發現子宮頸病變;若高風險型HPV檢測呈現陰性且子宮頸抹片的結果是正常的婦女,建議至少每三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或每五年接受子宮頸抹片合併HPV檢測。

       目前感染HPV並無藥物可治療,所以預防感染及接種疫苗更顯重要。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准的HPV疫苗有3種,分別是利用四價(第6、11、16以及18型)及九價(第6、11、16、18、31、33、45、52以及58型)基因重組疫苗(Gardasil、Gardasil 9)與二價(第16和18型)基因重組疫苗(Cervarix)。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這三種HPV疫苗可預防至少7成,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別HPV 16及18型所引起的HPV持續性感染或是子宮頸癌。根據WHO建議,針對9-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由於性行為尚未活躍,所以預防效果較佳。國民健康署自2018年12月底開始,補助全國國中女生接種HPV疫苗。非公費補助對象於接種前可依仿單說明或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查詢是否符合接種年齡,及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接種疫苗與否。最重要的是,HPV疫苗乃用於預防而非治療,且目前疫苗尚未涵蓋所有病毒型別,接種疫苗並不能取代子宮頸癌篩檢,故接種疫苗的婦女,仍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或HPV檢測,此外避免複雜的性關係及安全性行為仍是不可忽略的重點。

       WHO於2020年11月公布加速消除子宮頸癌的全球策略指南,建議各國能夠在2030年達成90/70/90的目標,包括(1)90%的15歲女孩,於15歲前接種HPV疫苗,(2)70%的婦女到35歲之前接受高效能子宮頸癌篩檢,並到45歲之前再次篩檢,(3)90%被確診為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子宮頸癌的婦女能夠得到治療及照護。未來應繼續加強衛生教育、提倡安全性行為、HPV疫苗接種、結合不同篩檢工具,以期有效減少子宮頸癌發生。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