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臺灣全球健康論壇「韌力、復原力:全球健康的挑戰與契機」

發佈日期: 2018-10-29

收藏


 「2018臺灣全球健康論壇(2018 Global Health Forum in Taiwan)」於10月28日至29日由衛生福利部及外交部共同舉辦,論壇主題為「韌力、復原力:全球健康的挑戰與契機(Resilienc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lobal Health)」,共同探討在衛生健康照護系統不斷變化的壓力中,包括各種多變天然災害、人為災害及各種文明疾病盛行等,如何發揮韌力以應對各種挑戰,為未然準備。會議廣邀國際知名專家與國內學界、公部門與專家等共同腦力激盪,共商如何透過有效計畫以全面落實永續發展目標。此次有來自34個國家含國內外計68位講者官員及國內各領域專家約超過1,200人參與。

韌力全球健康發展契機

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2015年於“What is resilience in Health System? Lessons from Ebola”報導,針對韌力(Resilience)定義為:健康體系的復原力(或韌力)為健康機構、人員及人民於面臨危機時的應變能力、遭遇危機時能維持核心功能、並能根據危機期間汲取的經驗教訓,在適當的情況下重新整頓組織及分配資源。世界衛生組織也呼籲各國應加強各項災害風險管理系統,並確保納入國家衛生系統正常營運及災後快速復原系統運作。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為達到聯合國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目標,除需要社會跨領域一起合作外,如何以生命歷程發展為出發點,先從「人類」與「環境」兩面向深入探討提升健康系統復原力,亦是未來需努力方向,「人類」面向如何聚焦於弱勢族群,包括:兒童罕見疾病的預防與健康照護、原住民健康照護、高齡友善健康照護、高齡人士流感疫苗與肺結核疫苗、該族群之醫療服務等;「環境」則涵蓋社會安全網、長照2.0、高齡友善社區與城市,期未來達成全民健康促進。

如何有效整備健康應變體系-防範於未然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歐洲健康教授Prof. Martin McKee大會演講指出,政府應建立全面災害風險管理系統框架,減少威脅影響、完備準備、災害因應,以及儘速復原的方案等,透過領導和治理來確保有適當的機制預測、準備和因應威脅,包括建立衛生醫療設備和藥品供應鏈機制,早期預警的衛生資訊系統,並指出衛生工作者是扮演有效反應及預作因應的關鍵,所以必須有足夠的數量,人員貢獻應獲得適當獎勵,且受到安全保護。

世界公共衛生學會聯盟前理事長Prof. Michael Moore表示,政府應變過程,民間團體可擔任更積極有效的行動,包括:建立網絡、發展有影響力的關係、提出明確願景等,以督促政府履行政策承諾。今年大會亦邀請到Lancet資深編輯Mr. William Summerskill表示,在發生特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術研究期刊如何提供及時、準確和可用資訊,協助解決緊急情況,相關訊息管道在這過程中可發揮關鍵作用,且認為是責無旁貸的責任。所以,Lancet在2016年與相關單位協議,在突發事件時能提供經專家驗證的相關資訊,供應變單位參考。

正面迎擊-衛福部發揮團隊韌力

面臨國際社會急遽變化及各種挑戰因應而來,不是單靠國家政府或單ㄧ部門努力就可完成,今年論壇,亦邀請到多位新南向國家專家,展開多場平行會議共同探討,從國際及國內角度以健康系統如何具韌性的應對各種挑戰為主軸,深入各健康議題探討,包括:自然災害之緊急應變措施、心理復原力的挑戰與契機、有效咀嚼,韌性人生、推動國家型HPV疫苗施打之展望、全球疾病負擔、非傳染病健康促進等議題,期透過本次論壇對建構健康系統韌力,為多變且未知的未來世界能做好準備,激盪更多可採行因應策略,落實國際合作精神,進而達到全球健康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