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向行動消除體重污名 健康減重沒煩惱

發佈日期: 2018-10-15

收藏


世界肥胖聯盟透過今年10月11日的「世界肥胖日」活動呼籲各界重視「終結體重污名」(End Weight Stigma)。國民健康署今天也提出三項正向行動,以消除體重污名,包括減少以負面言語或意象形容肥胖、建立支持性環境、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等,呼籲各界一起動起來,以減少體重污名對於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體重污名礙健康

「體重污名」(Weight Stigma)係指單純因為體重的因素,而對於旁人有負面的行為或態度。許多證據顯示,對於不同體重者之差別待遇,會使得其在職場職業的諮詢、面試、雇用過程等階段可能都有差別待遇;此外體重過重/肥胖者在物理環境上也容易存在相關障礙,例如醫療設備、公共座椅之尺寸不符等。國內南台灣也有小型研究,指出有高達90%參加減重計畫的過重或肥胖民眾有受到「肥胖歧視」的經驗。經歷肥胖污名標籤的人常常承受著高度的心理壓力,容易有焦躁、憂慮、自卑、退縮等傾向,也有人因飲食失調的惡性循環,而有濫用藥物或輕生念頭。校園中,體重過重/肥胖也是導致霸凌的普遍原因之一。2018年美國一項以1443名大一學生,為期9個月的研究發現,受到體重歧視者其憂鬱症狀的明顯上升。令人擔憂的是,在體重過重/肥胖被嚴重污名化的氛圍下,有些人會刻意選擇忽視自己的體重變化,而這可能讓健康情況持續惡化,導致重病及死亡的發生,美國有大型研究就發現遭遇體重歧視者會增加高達60%的死亡風險。

體重污名需正視

肥胖主要成因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造成或是因疾病引起的病態性肥胖,除了病態性肥胖患者需要尋求醫療資源外,一般肥胖者則建議以調整生活型態做起,王英偉署長期待社會各界能共同致力於改善造成肥胖之環境,讓民眾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進而達成健康體位,從自身做起,落實3招正向行動,共同對抗體重污名,協助民眾跨越體重污名化所造成的障礙。

3招正向行動 消除體重污名

  1. 鼓勵代替偏見,減少以負面言語或意象形容肥胖:不要稱呼肥胖者為肥仔、胖子;不要幫肥胖者取負面外號;不要有肥胖者等於好吃懶做的刻版印象等。
  2. 建立支持性環境:在家做三餐以取代外食,一同用餐增進家人感情;相約運動取代聚餐;不要以含糖飲料做為獎勵等。
  3. 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不要限制肥胖者參與活動,如肥胖者參與國標舞,易引來異樣眼光。

擁抱健康 天天量體重

除了透過多方的教育及宣導,避免肥胖歧視的出現外,政府也持續針對致胖環境的改善,如規劃健康步道,鼓勵民眾以步行代替乘坐交通工具;推行上班族健康操;輔導校園周邊業者開發健康早餐、點心及飲品;鼓勵民眾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等。專業人員也應協助個案找出體重過重/肥胖問題的多重原因,強調行為改變,其中體重控制最基本的動作就是天天量體重。每天固定的時間量體重會帶來激勵性的心理效果,反而有助於個人體重控制。

肥胖走 健康來

肥胖症與許多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三高(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腎臟病、憂鬱症、胃食道逆流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想要預防及治療慢性疾病,可以透過健康體重管理來促進自己的健康,今年更出版了「成人肥胖防治指引手冊」,期望透過此工具書協助民眾從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兩方面調整生活型態著手,透過具有實證基礎與效益的飲食與運動建議及生活型態調整,並與醫療專業團隊的共同努力,協助民眾達到健康體位目標,擺脫體重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