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失智友善居家環境 國健署提供小撇步

發佈日期: 2018-03-31

收藏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990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3秒就新增一名患者;台灣至106年底失智症人口估算已逾27萬人,15年後失智症人口預估將倍增逾46萬人,未來40年更可能突破85萬人。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失智症者由於認知功能退化,在生活中易出現空間認知障礙問題,影響自我照顧能力,但照顧者可透過居家環境的友善,並持續提供失智症者適度的刺激與活動機會,以調整照顧與溝通的方式,讓失智者在環境中能感到自在與安定而減少問題行為,亦可減低照顧者的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掌握友善居家環境營造技巧 從顏色、光線、聲音做起
       國內調查指出,失智者九成以上居住於家中,因疾病對大腦產生病變造成個案認知、判斷或辨識力障礙,如無法識別室內設備或空間導致焦慮(無法分辨桌椅、地板與牆壁等空間、找不到門把進入房間、尿急要上廁所找不到馬桶位置等)、對照明或光線造成的陰影產生幻覺;易受身旁人、事、物環境影響或產生不安全感等。這些問題透過熟悉、安全、容易操作及易辨識的居家環境,在安全範圍內讓失智者重複做他想做的事,將可促使其感受被尊重及舒適,維持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國民健康署編製失智友善居家環境單張圖片,包括居家「客廳」、「臥室」、「廚房」及「浴廁」(如附件),以簡單圖示建議如何營造居家友善環境,家屬可自行檢視居家環境及進行改善。

 

技巧1、增加家中環境的辨識及環境線索提示,如客廳、臥室之桌椅顏色、浴廁的馬桶坐墊顏色,若是能與地板、牆壁顏色呈對比,可以讓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者,能夠清楚分辨環境空間及直接找到使用方便。

技巧2、房間內避免光線直接照射,減少陰影及光線刺激,可以避免錯認現象發生,有些失智者會誤認家中陰影是其他人或一直覺得家中有陌生人而焦慮。

技巧3、電視未使用時關閉電源,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刺激,避免失智者幻聽妄想等症狀產生。

       其他部分還有可以在明顯的地方,放置個人物品及照片提供記憶刺激,增加失智症患者對過去背景和生活的記憶。以及在廚房內放置失智者慣用的水壺或爐具,並選擇操作簡易且具安全的瓦斯爐,讓居住環境不但有熟悉感,也更安全。

      國民健康署提醒,失智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民眾應避免將失智症早期出現的警訊,以為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而延誤治療時機。如因「記憶力減退導致影響日常生活」,出現重複發問、重複購物或重複服藥,無論怎麼提醒也想不起來;或「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無法清楚表達送信的人是郵差、「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長年處理家庭大小事的家庭主婦,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幫家人準備晚餐等失智症警訊,皆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如有問題可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失智症十大警訊及預防等相關詳細資訊可於(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學習資源/文宣手冊/衛教宣導海報及單張專區/活躍老化) 查詢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