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大腸癌上身 定期篩檢保平安

發佈日期: 2024-06-19



小心大腸癌上身 定期篩檢保平安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衛福部死因統計112年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影響國人健康甚鉅。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使用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下稱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確診、及時治療,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若篩檢結果為陰性者,應繼續維持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根據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50歲以上的民眾,可定期安排糞便潛血檢查,給自己最棒的健康禮物!篩檢結果如為陽性,務必到醫療院所做大腸鏡進行確認,不錯過黃金治療期,守護自己的健康。

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許多民眾誤以為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用做大腸癌篩檢,然而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但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並及早阻斷癌症的發生或惡化。另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分析資料顯示,大腸癌第0至1期的個案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2期個案5年存活率尚達8成以上,但等到第4期才被發現則5年存活率不到2成。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50-74歲2年內未接受大腸癌篩檢的民眾儘早接受篩檢,並應定期接受篩檢,才能在尚未出現臨床病兆前,及早阻斷癌症的發生。

篩檢異常勿輕忽  潛「腸」危機要揪出

       有部分民眾做了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後,誤認為只是痔瘡,或不小心流血又再檢測1次,結果呈現陰性後,就沒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國民健康署提醒,糞便排出過程中,可能摩擦腫瘤或是息肉,而導致間歇性出血混入糞便中,但糞便不會每處都沾有微量血液,因此只要篩檢結果為陽性,請務必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將增加30%;超過1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風險則為2.8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找出隱藏在大腸中的息肉,大部分息肉在發現的當下即可切除,以阻斷病變的發展。

       大腸癌患者林先生分享,起初因身體不適到醫院看診,剛好醫院告知符合免費大腸癌篩檢資格,聽完說明後,發現篩檢過程簡單,就接受糞便潛血檢查,透過採便檢查發現異常,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發現為大腸癌第1期,林先生積極配合手術切除病灶,目前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

抓住健康的機會  4步驟在家即輕鬆篩檢

       趨吉避凶在一念之間,大腸癌的發生與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久坐不動、愛吃燒烤與紅肉或肥胖等因素,皆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再加上沒有定期篩檢,大腸癌發生率的風險就會增加,因此大腸癌的預防,除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需定期接受篩檢,而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這項檢查非常簡單,不具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在家使用採便棒刮取檢體,送回醫療機構,等待篩檢結果。國民健康署再次呼籲50-74歲民眾請多加利用政府補助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在家輕鬆做篩檢,排便時,請於馬桶內的乾區留住糞便,並遵循下列4步驟,把握檢視自己健康的好時機!

1.領管: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並寫下姓名。

2.解便: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坐上馬桶解便,將糞便留在馬桶內乾區或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

3.採便:旋轉採便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在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後,將採便棒放回管內並用力蓋上。

4.送回:將採便管送回醫療院所檢驗。

       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若要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另外,國民健康署網站「健康學習資源∕影音推薦∕癌症防治」專區,有大腸癌篩檢宣導及衛教影片,提供民眾隨時觀看,增加對癌症的認知。

1.大腸癌篩檢宣導影片─抓住健康的機會
2.大腸癌防治衛教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