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力共織癌症照護網絡 讓癌友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生命之織」國際婦女節前開展 10位女性癌友用影像展現生命之美

發佈日期: 2022-03-04

收藏


協力共織癌症照護網絡 讓癌友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生命之織」國際婦女節前開展 10位女性癌友用影像展現生命之美

       國民健康署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攜手南山人壽和SPRG縱橫公關集團,從病友的心聲出發,舉辦「生命之織」策展,藉由10位女性癌友的生命故事,向更多人展示傷疤不是生命中的缺陷,也可以是美麗的徽章。生命之織象徵著癌友的生命「姿」態、大眾的「支」持和編「織」出照護網絡,希望透過影像展,讓癌友們重新檢視自己外在的定義,並鼓勵其他癌友,面對癌症的事實,要轉念迎向希望,更愛自己與家人。

10位不同境遇的女性癌友  展現堅強的韌性與美麗生命之「姿」
       年僅25歲獨自來台念書的布女士和剛錄取政大研究所的李女士,她們正值花樣年華的年紀,卻面臨突如其來的噩耗–癌症;另外的案例,林女士、李女士、方女士都離婚獨自撫養小孩,除了抗癌的路要走,也要面對世俗對單親媽媽的眼光;何女士在產檢時發現罹癌,面臨人生最艱難的選擇,本身要治療還是保住小孩呢?陳女士、許女士和謝女士都因治療切除部分器官,除了身體的不舒服外,還要努力適應自己不一樣的身體樣態。Emily原先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美麗的外貌、高薪的工作、美滿的家庭,因為癌症的關係,打亂了人生的規劃;以上的案例,讓大家知道健康的重要,當自己遇到癌症時,就像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維持現狀的停下來,還是選擇積極治療的向前走,都需要自我的勇氣、智慧與家人、周遭朋友們的支持。
       當醫師親口告知罹患癌症,當下的複雜心情,眼淚不由自主的奪眶而出,心裡想著怎麼會是我,我還能夠活多久…,就像一幕幕的縮時電影,不停的播放,在心情稍微平復之後,病歷就多一項註記或紅點,正式成為癌友,隨後在不同的階段中,每位癌友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各不相同,除了治療中的經濟負擔與身心的疲憊外,尤其是女性癌友從外型的改變到照顧家庭的時間減少,這些都增加了女性癌友在抗癌路上的無形壓力。癌症希望基金會尋找了十位不同年齡、不同癌別的女性癌友,以整合影像的藝術展覽,特別在國際婦女節前夕開展,用「生命之織」為題,展現癌症照顧系統的重要。
       癌症希望基金會希望透過生命之織影像展,讓更多人理解癌友們的生活所面對的挑戰與困難;同時也提醒癌友和家屬台灣有許多癌症照護資源可以幫助他們度過治療前中後的不同階段。癌友的生活中不該只將延續生命作為唯一目標,在病情穩定或康復後,以重生的心情迎接未來的新生活。透過此次生命之織的展覽,號召各界資源,將對於癌友的支持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讓癌症的治療除了存活率外,還能擁有美好的「癌後人生」。

公私協力健全癌症照護網絡 病友與家屬的福音
       除了民間團體的努力,政府也從政策層面推動癌友照護,為了協助癌友面對在生活中遭遇到問題,而醫院的醫療照護卻無法觸及的窘境,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7年7月起委託癌症希望基金會推動「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試辦計畫」,並從99年起補助醫院建立癌症資源中心,至今已逾10年,目前已有86家醫院設有癌症資源中心。將這些癌症資源中心作為手中的線,並透過政府與民間團體一同將醫院及社區間的線「織」了起來,整合相關的資源,織出一張溫暖且縝密的網絡,照顧國民的健康、落實對癌友的持續性照護,表現出生命之織最重要的意涵。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癌症照護的首要目標不只要幫病友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政府協同民間、企業多方的力量,為台灣超過72萬的癌友家庭打造完善的照護網,讓癌友和家屬們感受到支持和依靠。吳署長提到,這次的「生命之織」攝影展,展現了癌友們奮力抗癌的美麗姿態,讓民眾們能為之感動;而圍巾串聯活動則傳達出民眾們的心意,也能讓癌友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兩者互相回饋,將癌友、家屬與社會大眾共同編織成一條美麗的圍巾,提供暖心關懷,讓抗癌之路,絕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