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不怕代謝症候群橫行、加入健康管理就會贏

發佈日期: 2025-08-15


不怕代謝症候群橫行、加入健康管理就會贏

開車不保養交通安全沒保障,平時不健檢莫等發病才後悔

       用車族都知道確保行車不拋錨的方法就是定期保養,找出有故障跡象的零件加以修理或更換,自然就可以安心上路,尤其是車齡越久定期保養的時程需縮短。身體健康的維護也是如此,進廠保養的方法就是做健康檢查,再根據紅字加以防治,尤其是年紀越增長,需要更頻繁的定期健康檢查。

       說到健康檢查,腦袋自然想到「要花錢」,只是很多人不曉得政府早有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執行的醫療院所酌收行政費用),而且今年又加碼,不知您有沒有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呢?國民健康署補助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針對30歲以上未滿40歲民眾每5年1次、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在全台有超過6,000家以上的醫療院所都有辦理。

代謝症候群橫行霸道,加重心血管發病危險

       而這些檢查項目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揪出「代謝症候群」,或許大家對這個名詞有點陌生,代謝症候群被認為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將比一般族群增加6倍糖尿病、4倍高血壓、3倍高血脂、2倍腦中風及心臟病風險。這麼險惡的健康危害還是早點認清不要被它引發的惡果纏身吧!更何況代謝症候群是可以藉著飲食和運動等生活型態的調整而加以改善甚至根除。讀到這裡也許您腦袋的反應是「不會是我」,但是統計的數據顯示,20歲以上國人,每10人近3人有代謝症候群,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比率越高,實在沒什麼空間心存僥倖。

了解代謝症候群,不看外表靠健檢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呢?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有五項,分別為

(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

(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

(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以上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這樣子的判定標準可以從外表辨認的只有腰圍,不難想像中廣身材的人需要密切注意,而腰圍不粗也無法排除,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去做健檢。

對抗代謝症候群,健康管理是良策

       一旦有代謝症候群,就必須與時間賽跑,避免進一步發展成三高或心血管疾病。是否立即接受藥物治療,需視檢驗數值而定。對於尚未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每項異常指標可透過飲食與運動等生活型態調整來改善甚至根除,除非數值過高,才需同時配合藥物與生活型態調整,若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應依照相關疾病治療指引進行。

       飲食的部分建議參考「我的餐盤」,只要照著6句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均衡6大類飲食並攝取足夠的份量,每餐都可以吃得健康又安心。

       運動則需維持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較容易持之以恆,例如通勤時提早一兩站下車快走,或利用假日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即使只有一兩項指標超標的民眾,也應及早調整生活方式,超前部署預防代謝症候群進一步惡化。

就近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個人家庭保健康

       自111年起,政府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全國已有近3,000家診所參與,便利民眾就近接受健康管理。20歲至69歲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可參加,享有專業衛教、個人化管理與共議目標追蹤,建議有家族病史或高風險者踴躍參與,並可於就診或陪病時一併加入,將健康管理延伸至全家,共同守護健康。

 


Next